石晶丹
【摘 要】在高校外語教學信息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已經悄然進入大學外語課堂,尤其是在第二外語法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用較多。本文通過分析微課的特點和第二外語法語學習者的學習特征,初步探索了做好一門精品微課的必要流程。并對如何完善微課和外語課堂的互補性,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微課;第二外語法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178-01
一、背景
在信息化社會,高校外語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發展迅速。同時,互聯網移動端發展迅猛,“互聯網+”這種新型的生活方式也促使教育走向“互聯網+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實“翻轉課堂”①的概念早已提出,“互聯網+”為其提供了技術支持。②微課的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等特點非常適合第二外語法語的補充教學。
二、微課
在2015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外語微課大賽的比賽規則中,“微課”被定義如下:“以提高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針對某一知識點、技能點或問題點進行教學設計,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在幾分鐘之內呈現出的結構化內容,可滿足學習者在碎片化時間和多元空間里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③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注意到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大學生的第二法語學習特點不謀而合。大學生第二外語的學習目的是提高外語語言能力,反哺第一外語的學習;同時,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達到交際的目的。但是專業課程內容相對繁重,所以,第二外語的學生只能利用碎片化時間,時時學習,處處學習。因此探索如何將微課有效嵌入第二外語法語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微課制作
微課的授課方式,不僅需要扎實的語言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對計算機水平和視頻制作水準有較高的要求。筆者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微課大賽,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對此深有體會。一般來說,精品微課的制作包括以下幾個流程:
(一)選題:鑒于微課的碎片化、多元空間化和學習主體多樣化的特點,微課的選題多為短小精悍、簡單易懂、與英語聯系比較緊密的入門級“小語法點”;法語語音基礎知識類;法國文化常識類。
(二)資料搜集與整合:微課的“微”要求主講人在不到十分鐘的視頻課程中,完整地呈現某個知識點的引出、分析、概括、操練和應用五個教學環節。因此,制作者需要使用非常典型的案例,大多采用演繹的教學方法,講授知識點。并向學習者發布貼近其生活的問題,令學習者反復操練,學以致用。這樣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需要制作者收集大量的教學素材,并合理整合。
(三)多媒體腳本的制作與后期剪輯的配合:微課的“微”要求課程的“微型化”,這需要制作者首先思考如何通過各種視頻效果呈現課程內容,生成多媒體腳本。然后,視頻錄制者、拍攝者和后期剪輯師才能按照多媒體腳本的內容進行拍攝和剪輯。三位一體的配合是否順暢決定了最終微課制作效果和質量的高低。因此,微課制作需要專業化的團隊,才能提高效率,提升微課課程質量。
四、問題與機遇
伴隨著微課的迅猛發展,高校第二外語法語的“傳統講臺”的教學功能性有所削弱。尤其在高校課時有限的情況下,第二外語教師更加傾向于將一部分簡單易懂的知識點,通過微課的方式布置給學生。然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促進課程效率的提高,但是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
一方面,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教師是否應該搭配“打卡”、“交作業”等其他微課的組成部分,全程監督學生的觀看和學習。
另一方面,對于自主學習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否利用其他互聯網形式,如:直播、微信群討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答疑和指導?
五、結語
微課的數字化,意味著一旦制作完成,這門微課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反復使用。就學校教育而言,微課不僅成為教師和學生重要而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且也構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④因此,探索如何將微課與學生第二外語學習的線上和線下有效結合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注釋:
①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是指學習者在課前利用教師提供的相關數據材料(音頻、視頻等)自主學習課程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參與教師及同伴的互動活動(答疑、解惑、探討等),并完成相關練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②姚紅,高琴.互“聯網+”時代的翻轉課堂與二外法語教學研究——新機遇、新變革[J].現代交際,2016(12):205-206.
③中國外語微課大賽.作品要求[OL]http://clfo.enetedu.com/bisai_zp.html.
④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參考文獻:
[1]姚紅,高琴.基于微課技術的翻轉課堂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