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懷林
作為普通高中的班主任,免不了就學生如何健康、快樂、體面成長等問題和家長溝通,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其特殊性,通過幾年的教育觀察和教育實踐,以考入我們學校的學生為課題素材,跟蹤觀察,認真反思,從和家長如何有效溝通的層面研究來看,要想使家長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除了班主任與家長真摯、真誠、真實的溝通外,家長的環節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架起家校教育結合方式的橋梁,一直是我思考和想要解決的問題!
一、家長教育的配合是制定理想教育方案的有效方式
學生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父母應該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引導者,這是學校教育所沒有的優勢。但是在現實中大部分家長由于種種原因過度溺愛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人為制造了家校教育的障礙。
【教育故事1】
“快進教室!黑鬼來啦!”學生刁某在走廊里大聲喊到,正好被當時的值班老師張某聽見,張某是學生刁某的班主任,由于刁某平時不愛學習,經常違紀夜不歸宿去上網,對這樣的問題生,張某一直是重點關注他的,當年級部值班老師查到刁某違紀現象反饋給班主任時,刁某免不了被一頓訓斥。于是刁某“懷恨在心”在班級里張貼小字報描述班主任張某為“黑鬼”,里面除了夸大班主任言行,丑化班主任形象,還寫了很多謾罵的語句。當班主任反應給父母時,刁某故意跑到街上玩,按理父母應該好好教育自家小孩,沒想到父親卻氣勢洶洶來校向班主任興師問罪,指責張某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刁某不見。事后才知刁某溜出校園是其父親出的主意,刁某父親的做法真讓人想不到,父母居然對自家小孩“戲弄謾罵”老師舉動很不以為然。
家長對自己小孩寵愛本無可厚非,但是一味的寵信,這是父母給小孩最可怕的禮物,不應寵愛有加而應寵愛有度,否則小孩的頭腦接受的不是尊重,而是漠視,不是付出,而是獲得。其實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學生問題上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教育狀態!如果刁某父親調整好狀態和姿態與班主任老師真摯、真誠、真實的溝通,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那么對刁某的影響肯定是正面的,積極的。
二、用真誠的教育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教育策略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那么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家長期盼老師的電話,有的家長不屑一顧,甚至有時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這就要我們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時須講究溝通的態度。 真誠是一劑良方,在真誠的教育態度下,完成學生教育的科學素養與人文關懷的交融。
【教育故事2】
我班張沖同學是一位“多事”的學生。開學不到一個月,值日老師晚上9:40多在宿舍里玩類似電棍的玩具,不到一個星期,又在教室里玩手機,被趙校長沒收,總之,錯誤不斷,父母又在蘇州打工。六月二日,我和家長見面,了解了孩子的成長歷程,和家長的未來期許。針對孩子的特殊情況,和家長共同研究教育策略。發現問題——確定探究變量——設計教育方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交流評價。科學的實驗程序和人文的管理情懷使我在工作中深感自己的儲備不足,但看到孩子的行為、思想的變化,家長的肯定(張沖的父親語——孩子放在你這兒,我們放心),我信心百倍。扎實的教育實踐,逐步形成我的教育思想觀,即教育要使學生科學素養與人文情懷的交融。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還將進一步完善。
因此,對于這類型的學生,我們要和家長共同研究教育策略,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要用真誠的教育態度面對問題,尋求最切合實際、最有效的方法,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
三、與家長一起引領、關懷學生的成長,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潛能
在研究學生的過程中,家長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我感到家庭氛圍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尤其是當我們面對一些行為習慣、學習和紀律不好的學生,我們絕不能對他們放棄不管,而是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全面了解情況后采取有效的策略,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以坦誠的言語指出他的長處及不足之處,并告訴他,老師愿意做他的朋友,幫助他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這樣通過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故事3】
我班有個叫趙希的學生,他的調皮讓我頭疼,我屢次找他談話,每次他都表現得很“老實”,但每次都不知改正。為此,我曾想過多種方法幫助他改掉壞習慣,但收效不大,還是經常違反紀律。一天趙希又在課堂上違反了紀律,我決定還是和他的家長進行聯系,按照學生的聯系卡,我找到了趙希的家。一見到我,趙希的臉色大變,一直在角落里觀察著我。一坐下來,他的父親馬上問道:“趙希是不是又闖禍了?”繼而生氣地說,“老師,這孩子從小就不懂事,總是闖禍,一闖禍,我就狠狠地揍他。老師您放心,一會兒我狠狠揍他一頓他就長記性了,在學校他給您添麻煩了,有毛病您就揍他,這小子服打,一打就老實。”這使得我不禁一驚,怪不得趙希看到我臉色會大變,如果我真這樣解決問題,非但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從某種意義上還會傷害孩子稚嫩的心。我不能做這樣的老師,我要改變,我要幫助他重新找回自我。我把趙希叫到跟前,輕撫著他的頭對他的父親說::“我這次來并不是因為趙希在學校犯了什么錯誤,而是和你們交流一下趙希的情況。”這時我發現趙希的頭抬了起來,用驚訝的眼神看了看我,我對他微微一笑,接著說:“其實趙希是我很喜歡的學生,他很聰明,課堂上能積極發言,課后熱愛勞動,工作積極,與同學的關系很好。”聽了這些話,趙希的父親臉色由陰轉晴,而趙希的眼神中更是充滿了疑惑。我接著說:“但是趙希的學習成績始終都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習方法不得當,課堂上有時候會溜號,主要是頑皮、單純的天性在作怪,所以會出現一些讓老師不說很滿意的地方。但所有的老師都認為,趙希的本質很好,是一個好苗子,老師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一定會改掉一些不好的小習慣,養成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我認識到家庭氛圍對一個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針對趙希的情況,我一直和他的父母保持著聯系,經常探討一些孩子的情況。家長的配合為趙希的成長創造出了日益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于他最細微的變化,我都會告訴他的父母,對他進行表揚和鼓勵,并循序漸進地提高對他的要求,同時結合他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措施。漸漸地趙希的變化顯著起來了。
綜上的教育故事告訴我們:家校教育結合工作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當然,學生家長中難免有個別修養極差而又道德低下者,但應該相信,絕大多數家長對班主任是真心尊重并對班主任的工作持積極合作的態度的。我們以寬宏的民主胸襟平和地容納學生家長的各種意見,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宗旨與家長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會使家長和社會對老師和學校有較為透徹的了解,更容易使家長對學校的各種舉措產生認同感。同時,也會架起班主任與學生心靈間親密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