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
摘要:識譜是學習音樂的工具,是各種音樂表演活動,特別是歌唱、演奏活動中的工具。在音樂教育中識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一直以來識譜由于太難、過于抽象而使得許多學生感到煩惱。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本文將識譜教學融于游戲之中,通過游戲培養學生對識譜的興趣。在游戲中將一個個音符化成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以喜聞樂道的形式的傳授給學生。 關鍵詞:音樂游戲;識譜;學生
一、音樂與游戲
游戲是有目的、有意識、積極的反映活動,是學生主動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動。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是抽象的,他們需要具體的形象性和不隨意性。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好奇、愛模仿,在游戲教學里面,他們可以真真切切的有動作、有活動、感受教學器具,這些正好符合學生的特點。游戲是高度創造必、高度個性化的活動,這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的主動性和興趣性,同時也充分證實游戲本身具有形象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曾有教育學家說過“十二歲以前的學生主要借助游戲來學習的?!?游戲是學生生活中最富魅力的活動,這是由他們的心理特征決定的。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是學生最自然的活動方式,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戲是學前學生的主要活動,也是最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一種形式。”[1]高爾基說“學生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由此,音樂教育工作者可將音樂和游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刻板的教育信息以有趣的活動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們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練習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完成預期的教育目的。
(二)音樂游戲是最好的識譜方法
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識讀樂譜能使學生掌握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 也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深化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幫助學生把握音樂藝術。學生跨入學校,活動的范圍、交往的人群都在增加,信息來源也大量增加,很容易去模仿他們遇見的新鮮事物,尤其表現在音樂活動中。我們會經常在肯德基看到小孩子伴著音樂模仿阿姨的動作手舞足蹈我們也能經??吹侥切┏壞7滦阒小靶〈笕恕钡目蓯郾憩F。當家長覺察到孩子的這些“音樂天賦”時,很多學生便進入了正規的音樂學習。將感知形象、語義、情感和運動四種記憶類型相結合,就是指在課堂上,除了老師講課、學生聽課,還要針對幼兒的特征,設計他們感興趣的音樂游戲或音樂活動,讓他們唱起來、跳起來,能更愉快的記憶五線譜。
(三)怎么應用音樂游戲識譜
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識讀樂譜能使學生掌握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 也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深化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幫助學生把握音樂藝術。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這給當前的識譜教學指出了一條科學坦途。 音樂游戲的主要特點是音樂性、游戲性、趣味性,而樂譜對于學生來講相對比較抽象、晦澀、枯燥。因此,可以通過音樂游戲,將各種抽象的音符融合在游戲中,游戲中以感觀、視覺、聽覺、鑒賞、動作等方式,將音符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接受,達到學生易學、樂學、想學、主動學的教學目的。
二、通過音樂游戲培養學生識譜能力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識譜能力,有利于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識譜要和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要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梢酝ㄟ^學生熟悉的歌曲或樂曲識、讀樂譜,也可以借助樂器演奏來學習。”[4]但由于樂譜比較抽象難懂,導致許多學生對樂譜產生抵觸情緒和恐懼心理。因此,老師可以通過音樂游戲,降低識譜的難度,樹立學生的信心。
例如,在地上畫有大譜表的教室進行。編排音符舞蹈即名學生分別代表個音符,教師唱出音符,幼兒就跳到相應的線間位置。例如教師唱出,其中一名幼兒就跳到高音譜表的第二間,直到大譜表上小字組和小字一組每個線間位置都有一個小朋友,不能重復。如舉例告訴孩子們發音的物體越大,發出的聲音越低,發音的物體越小,發出的聲音越高。像小號比大號聲音高,小提琴比大提琴聲音高,短笛比長笛聲音高。
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老師的形象解釋,消除學生因識譜難而產生的抵觸、恐懼心理,逐漸樹立起識譜的信心。
1、唱名訓練
熟悉唱名和音名是歌唱的基礎。對于現在的職業中學生來講會唱Do、Re、Mi、Fa、Sol、La、Si,會背C、D、E、F、G、A、B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但作為教師,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將學習音名和唱名也設計成游戲,一方面讓學生更愉快的鞏固他們已有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3]
如我們可編寫有趣的歌曲“熊貓do頂呱呱,下加一線是它家。小鴨re,嘎嘎嘎,下加一間把船劃。小貓mi,喵喵叫,躺在一線睡大覺。小鳥fe,喳喳喳,站在間喊媽媽。公雞sol,起得早,順著二線叫喔喔。青蛙la,真開心,跳到二間哇哇哇。小猴si,真調皮,坐在三線吃鴨梨。熊貓dododo,站在三間好事做?!泵恐v到一個唱名,就將哪個小動物剪紙貼在線間相應的位置上。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想學進一步上升到喜歡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節奏訓練
音樂中的口頭語言(“說”)對于學習讀音樂來說是必需的。唱和節奏活動代表音樂的“說”。要學生學好音樂就要先讀懂音樂,要正確的掌握節奏,首先也要學會讀節奏。
游戲一:找朋友
事先準備好七張卡片,分別寫上“爸爸”(××)、“你好”(××)、“肯德雞”(×××)、“甜蜜蜜”(×××)、“巧克力”(×××)、“立正”(××·)、“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這七張卡片上的語言是學生平時熟悉的、較為常好的,七張卡片中的語言其實就是代表的七種典型的節奏型——連續四分音符、連續八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三連音、切分音、連續十六分音符。教師可采用教學互動的方式,先教他們讀卡片上的語言,等大家都基本掌握了讀這種語言的感覺時,就告訴他們每張卡片分別代表什么節奏。教師可將學生分組,每組7人,其中一組代表七張卡片上的詞語,另一組代表的學生要在另一組內找到與自己對應的“朋友”。
通過游戲讓學生感覺節奏,把握節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蛟S學生喜歡的并不是節奏本身,因為節奏本身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是透過游戲這種形多,學生可以從動作、語言、律動、聲勢等各個方面感覺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