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濤
摘 要:體育教學的作用不僅僅是教學生了解體育知識,學習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可以“育人、育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理地融入到中學體育教學中去,是中學教育育人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中學 體育小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積極的向上的社會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體育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負著這種責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學體育科學合理的相結合,需要我國初中學校創新和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學體育的必要性
1.當下中學生心理素質現狀
當下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現狀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好安逸,遇到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差。原因有三:一是我國中學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投入大量資金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去,學生生活較為安逸;二是學生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學生由爺爺奶奶照看,老人易溺愛孩子;三是應試教育下,將學生學習成績看作是衡量學生的唯一的標準。這樣的生活環境忽視了對學生性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學生形成了喜歡安逸,不愿意面對困難的心態,學生遇到困難不愿勇敢去解決,缺乏意志,心理承受能力差。二是多數學生性格中存在自私因素,原因有二:一是上文提及到的獨生子女的因素,學生缺乏分享意識,遇到事情的開始最想到的是自己;二是社會上利己主義的影響,重視自己的利益但忽視他人的利益。三是缺乏獨立意識,依賴性強。學生在家庭中依靠親人,在學校依賴教師,形成慣性思維:“遇到問題沒有關系,解決不了也沒有關系,父母和老師遲早會幫我解決的”。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體育教學相互影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頑強拼搏、專注堅持、團結友愛等,可以促進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沒有專注和堅持的品質,長跑就會半途而廢;沒有團結友愛的品質,團隊賽就會因為各自的自私而失敗潰散;沒有頑強拼搏的品質,體育游戲和競賽就會因為消極而失敗,學生也會對體育學習不上心。體育教學中各項內容和活動的組織也促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觀看國家體育比賽講解體育知識可以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足球賽和籃球賽等的團隊賽有利于學生彼此團結,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喚起學生的集體意識;長時間的體育訓練可以訓練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學體育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中學體育教學是必須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體育教學的路徑和策略
1.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主要途徑的創新體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改革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有效利用多媒體設施,改變以往單調的教師講解體育知識點的模式,而是用多媒體設施播放視頻,例如教學生打籃球時,可以播放籃球競賽視頻,教師加以講解,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獲得直觀感受,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體育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大腦高度運轉,讓學生了解籃球相關知識與練習和比賽的技巧。二是教師可以考學生體育知識點,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模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練所教過的體育動作,讓學生回答體育動作的知識或指出其中錯誤。三是教師要善于處理師生關系,與學生在教學中為師生,在體育練習中為隊友或對手,尊重學生,耐心指導學生。
2.營造良好的氛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的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修養學生的心性,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一是教師要創造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只有民主的學習環境才能煥發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主動參加到體育學習中來,在教學過程和組織體育競賽過程中,教育學生要團結合作,尊重對手等。二是要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民主的學習氛圍不是放縱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要規范學生行為,制定規則,為學生日后養成遵法守法的品質奠定基礎,督促其養成自律的習慣。例如教育學生在比賽中禁止使用違規動作或違反比賽規則,在體育課堂上學生應遵守課堂規則,聽教師口令集合,進行練習,自由活動時不能離開訓練場地等。寬松與嚴格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體育教學的完美結合。
3.完善教學評價系統
體育教學的評價不應只是對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熟練度的評價,還應加入學生平時表現,參與體育課堂或者學校舉辦比賽的表現的評價等,以及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評價系統的豐富和完善,對師生素質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而素質培養也是社會主義核心觀的重要內容。
結語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現代教育教學標準,也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有利于培養出身體強健心理素質高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馮留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探析[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2]周春志. 激勵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 青少年體育.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