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珊
摘 要:當今的高中生大多從小嬌生慣養,從小就是想要得到什么就一定能夠得到。因而,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挫折,所以,其抗挫折能力很差。于是,當高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苦難時,多不知道如何去面對,不能從失敗或困難中走出,這不利于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因而,對高中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滲透,使其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挫折,勇敢的去克服困難和挫折,成為高中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挫折教育 高中 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當前,學生因無法承受挫折而引發不良后果的事時有發生。因而,學生抗挫能力太差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進行挫折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個人認為,高中語文這一學科,對于進行挫折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而,利用高中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滲透,以提升高中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成為高中語文教師的育人重任之一。
介于此,我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深入研究并不斷嘗試,終于找到一些能有效滲透挫折教育的途徑。
一、將挫折教育滲透于作品內容中
語文這一課程,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具有很大的優勢,主要是因為賞析作品屬于語文教學的主要的內容,而每一篇作品中都蘊含著的哲理非常豐富,對于給高中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進而可以幫其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如,在學習《水口行舟》這首詩時,教師要將“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寫在黑板上,讓高中生大聲齊讀,然后教師再引導其分析詩歌,可以讓同桌或前后桌間進行交流與討論之后,再讓學生說出自己對于詩的理解與看法。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使高中生初步理解了詩歌,并能將其主要意思說出來,當然這樣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會局限在表層含義上。那么,怎樣才能使高中生深入理解該詩呢?教師首先應該予以肯定性的評價,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之后要引導其分析小舟處于風狂、雨驟、浪急這樣的環境里會有怎樣的命運,以及第二天詩人對青山綠樹的描寫,讓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最后,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總結:朱熹之詩寄情在自然事物之中,以描述雨夜行舟告訴我們,生活中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或者挫折,只要我們能夠勇敢的去面對,能夠做到堅持不懈,困難或者挫折一定可以解決。因而,當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時,我們絕對不可以逃避、畏懼,應該勇敢的去面對,做到堅持不懈。
二、利用作品里的人物進行挫折教育
教材里,運用對主人公進行詳細的描述,以充分展現其在面對困境或困難的時候怎樣勇敢并堅持不懈的努力,并取得成功的內容比比皆是,這些人物是高中語文教師進行挫折教育的好素材。如,撰寫《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介紹這個人物之前,教師可以從歷史劇里截取有關宮刑的內容,使高中生了解遭受宮刑意味的是什么。知道遭受宮刑的人不僅要承受身心的痛苦,并且會遭到世人的白眼乃至凌辱。當高中生沉浸于影片之中,仍在討論宮刑之殘酷的時候,教師應及時將教學內容引入。雖然我們中完整看過《史記》的人不多,但是這部書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你們肯定知道司馬遷是《史記》的作者,但又有幾個人知道司馬遷是在身受宮刑的情況下完成《史記》一書的呢?司馬遷受到宮刑后,經受了世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屈辱,一般人會選擇以死解脫,可司馬遷卻能夠做到忍辱負重,并堅持撰寫這部史書,最后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此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與司馬遷相比,我們生活與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是不是就算不上什么了?高中生在內心受到極大震撼的情況下,表示以后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會勇敢的去面對,去積極解決。再如,在學習《我與地壇》時,教師應該對作者的創作背景進行介紹,史鐵生當時正處于青春年華,卻突然癱瘓,其遭受身心雙重重創,起初他和普通人一樣,幾乎被痛苦、傷心甚至崩潰所淹沒,更有甚者他曾經一度有輕生的念頭閃過,但他并不是一直自暴自棄,而是選擇接受這個很難接受的事實,逐步走出痛苦,努力尋求生活的價值與活下去的新目標。幾經努力,他在文學上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可見,困難與挫折其實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不愿或者不敢去面對。只要我們可以正視困難與挫折,困難與挫折就能夠迎刃而解。
三、挫折教育滲透于閱讀、寫作教學中
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而,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挫折教育滲透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這樣高中生在閱讀時,不僅能夠積累知識,還可以拓展視野,進而能夠提升學生修養與綜合素質。如,不少高中生喜歡讀《老人與海》,于是教師可組織高中生一起對《老人與海》這一作品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對其進行交流、討論,以實現感悟其中的堅強性格與豐富情感。而高中生在寫作時,就會對自己所需的內容重新整合與加工,因而對于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養極為有利。與此同時,高中生的情感也能夠得到及時的宣泄與排解,可以有效舒緩其心理壓力與不良情緒,利于使其保持健全的心理。教師教學寫作時,可設計簡單的與挫折教育相關的寫作方向,如可以讓學生針對史鐵生之事跡來寫作。可以在作文課上以命題的形式開展挫折教育,如可以讓學生根據困難、困境、磨難、挫折、失敗、面對、勇敢、堅強等相關關鍵詞展開寫作,高中生在寫作時一定能夠聯想到教材里勇敢去面對困難與挫折的事例,也會想起自身的經歷,可以深入思考自己今后應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提高其自我認識。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材里有關挫折教育的素材很多,教師應善于發現與挖掘,在教學實踐中,從作品內容學習、作品人物分析、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積極滲透挫折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進而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
參考文獻
[1]黃偉,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