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
摘 要:講授教學模式是最為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是最流行、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模式。講授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教師通過語言直接將知識與技能傳遞給學生,并使學生系統地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查閱相關文獻,本文將從講授教學模式準備、導入、講授、測驗與練習、總結等五個基本環節進行論述。探求運用好課堂講授法的規律,使教師掌握其規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講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一、講授教學模式的準備階段
教師主要有三個任務:第一是確定目標,即目標要傳遞哪些信息,要使學生獲得哪些特定的知識、技能或態度。第二是收集信息,即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收集各種教育資源。第三是進行計劃,此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在興趣、能力和知識背景等方面的多樣性,尤其要為那些學生感到陌生的概念或觀念做好講授準備。
二、講授教學模式的導入
克里亞科提出,一節課的良好開端將使你在整節課中都能很容易地保持學生認真學習。好的導入應做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以前的所學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注意講授內容的主要方面。
三、講授教學模式的講授階段
講授階段是教師通過講解、演示、舉例、提問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呈現要學習的新知識,并確保學生能達到對新知識的正確理解。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加強講授的有效性。
1.注意語音與語速
講授以普通話,保證學生聽清楚。切記口頭禪和多余助詞,語速以稍慢于生活中語速為宜,大致在每分鐘200字左右。
2.考慮學生原有經驗和知識基礎
在講授教學中,教師必須基于學生原有經驗和知識基礎安排教學,不能對學生的知識準備做想當然的假設,那些被學生抱怨“如聽天書”、“味同嚼蠟”的失敗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脫離學生既有知識和經驗而造成的。
3.易化、深化教科書
就中小學教學而言,講授是以教科書為依據的。但是教師的講授又絕非照本宣科,將教科書看作是演出的劇本,而教師只是把劇本念出來的演員。教師的講授和教科書式學生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如果教師在講解時,講的和教科書一樣,那就等于關閉了一條重要的渠道,此時,學生的聽講和自學教材就沒有太大區別了。因此,教師講授既要依憑教科書,又要對教科書中內容進行創造性地加工,使其易化、深化。易化就是使教科書上所講的問題變得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一些,更容易掌握和使用一些。深化就是使學生對教科書上所講的重點內容理解的更深入透徹一些。當然這種易化與深化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學科知識儲備,正如莫里斯-比格爾所言:“個體教授知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這門知識的掌握”。
4.確保講授的條理性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為,那些結構清楚、組織良好的信息比不太清楚的信息能被更好的理解和保持。在講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有條理地、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信息,才能使學生發現和構建知識之間的鏈接,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5.把握講授的節奏,避免無謂的中斷以及跑題
在過短的時間內呈現了過多的新知識,此乃講授之大忌。如果講授節奏太快,學生就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對知識進行精細加工,最后只能是一無所獲。要確保講授節奏,首先要控制講授的量。在教育心里學上,有一個干擾學習的概念,也就是新學習的信息對已經獲取的信息造成干擾。接觸信息過多,事實上會干擾深層學習,因此,講授內容在數量上應合宜。確保講授的節奏還要避免無謂的中斷以及跑題。
6.善于運用比喻與類比
比喻或類比就是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的更加生動鮮明。善用比喻和類比,不僅會使抽象的東西變的具體,化平淡為生動,還能把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淺顯易懂。
7.用多種方式表征重要的教學內容
如果學生對復雜的教學內容只能獲得一種模型,一種類比或一種理解方式,那么當他們運用這種單一的表征方式于不同的情境時,他們常常是簡單化的。為此需要不同的例子、比喻、類比來解釋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多種表征形式。斯皮羅建議,為了達到獲得高級知識的目的,有必要在不同的時刻,從新安排背景,根據不同目的和不同觀點從新溫故同一材料。這與布魯納的螺旋形課程的想法一致,也與孔子的“溫故知新”觀一致。
四、教授教學模式的測驗與練習
在講授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后,教師應將學習的任務開始移交給學生,通過組織測驗和練習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安排補充教學。測驗和練習同時為教學中學生掌握情況提供重要反饋,從而改進學生知識學習。
五、教師要恰到好處地總結一堂課
課的結束應以小結為主要內容,歸納主要觀點,建立與下次課的聯系或過渡。對教學時間沒有計劃,匆忙小結或根本不小結、歸納,也與講授的科學性不相容,是教師要努力避免的。最常用的小結方式是對一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系統地歸納和梳理,使學生快速地、精煉地再現本課的重點內容,并點明注意事項,這樣小結就起到了整理、強化知識的作用。
對于講授教學模式,不可否認遭到很多批評。有批評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發展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還有批評者認為,這樣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雖然效率甚高,但是極易出現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巴西著名教學學家弗萊雷就形象地把教師比作儲戶,學生是保管員,是填裝知識的容器。對于講授教學模式,還有很多學者為其辯護。吳永軍教授指出:講授未必就是不好的方法,運用講授法是由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的,因為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有限的學校教育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講授法正為此提供了一個經濟而有效地途徑。美國學者阿蘭茲也認為,講授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使教師有效充分的主動性,易于控制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系統連貫的知識。除此之外,阿蘭茲還認為,講授教學模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傾聽和思考知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