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強 張巧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中學老師開始越來越注重提高學生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直以來很多生物老師不斷探討研究的課題,文章是對中學生物課堂教學存在的現(xiàn)狀以及對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進行的探究。
關鍵詞:中學生物 課堂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前言
中學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好階段,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學生物知識的學習。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學生物課堂要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模式,以此來推進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素質(zhì)的提高,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對于如何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一、中學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
1.缺乏準確的教學定位
生物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要求教師進行授課時要多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保證學生在實際探索中學到知識。但是很多中學生物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目標的制定,同時忽略了讓學生進行探究的目的,這樣毫無目的探究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學生的應付心理,導致教學質(zhì)量下降,教學知識內(nèi)容不清晰,教學目的達不到。
2.學習交流小組形式化
進行生物課堂學習探究活動,目的在于促進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交流,增加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這也是生物教學活動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但是,目前小組進行交流存在一個問題,即很多學生不愿意去傾聽別人的想法,更不愿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對探究知識的理解,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習內(nèi)容不完善。同時,很多老師對于布置作業(yè)的討論結果沒有足夠重視,學生談論后容易淡忘,起不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
3.沒有體現(xiàn)出老師的主導地位
很多生物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往往布置大量的探索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索,而這自由過度的學習方式,確實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失去了老師的課堂引領作用。讓學生在盲目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對于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點問題做不到有效指導,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要求
1.提前備課,注重教學內(nèi)容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中學生物課程學習的關鍵,為提高中學生物教學課堂的學習效率,減少課堂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師在準備生物教學前應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來確定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生物教學器材豐富學生對生物知識的了解。例如可以通過生物標本,讓學生對昆蟲類生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還可以借助一些活的動植物來促進學生的視覺感受,達到學生學習良好效果。老師還應熟悉每個章節(jié)內(nèi)容,并通過前后的連接將整個課本知識做一個系統(tǒng)的介紹,提高學生對教材重點內(nèi)容的選擇和排序,幫助學生有計劃地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
2.提高小組交流組織的實效性
由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不清楚學習內(nèi)容重點,且在小組交流活動中不愿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使生物探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為更好地保證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生物探究活動時,應提前告訴學生探究的目的和重點,并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找準討論話題,確保通過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幫助提高學生對于問題點的理解,實現(xiàn)學生生物課堂的學習有效性。
3.增加老師指導,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
學生在進行生物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起到足夠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難點的指引,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知識點的掌握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此外,有效地利用學習資源也可以幫助實現(xiàn)中學生物課堂目的性。例如通過一些圖片、影視等相關課件,幫助教師對各種資源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找出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信息,通過強烈的視覺效果來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記憶和掌握。
三、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學習無外乎兩種效果:積極參與的主動型學習和消極被動的灌輸式學習,為了避免后者發(fā)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關注他們的學習情緒,并能通過所學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課堂內(nèi)容知識點的講解中應及時提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讓它們加以討論,通過學生之間激烈的辯證和爭執(zhí),在課本中找出他們自己結論的看法和論據(jù),增加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提高生物課堂學習效率。
2.提供真實的實驗材料
直觀形象的生物可以增加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且真實的活性生物可以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的吸引力。例如,通過對生物標本的觀察,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動植物進行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能對其觀察找出不同動植物的生物特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課堂學習的良好效果。還可以在觀察活性細菌的形成時,準備一些酵母和面粉,通過它們的相互作用來讓學生進行觀察,或通過觀察洋蔥來了解細胞的結構,讓學生通過顯微鏡看出細胞的結構、排列順序等來讓學生對細胞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
3.提高教學中多媒體的利用
很多生物課程通過簡單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難以對其產(chǎn)生深刻地認識、理解,但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形狀、色彩的展示可以調(diào)動學生視覺和神經(jīng)感官,促進學生對它的理解和記憶,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生物教學是中學生學習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要求中學生物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促進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幫助學生更好地達到中學生物學習的目的,提高中學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生物學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偉強.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2 (01):78-79.
[2]張巒巒.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行為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2012:144-146.
[3]張克年.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生物教學[J]..學周刊,2017(1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