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平
摘要:本文針對中藥企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剖析,通過研究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制造模式、人才培養等制藥設備升級換代的策略,目的在于加速中藥企業發展,為行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制藥設備;中藥企業;制造模式;生產方式
引言:
醫療制度改革的穩定推進,為制藥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此同時,中藥制藥裝備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通過對制藥設備進行升級換代,對推動中藥企業經濟穩定增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1中藥企業的發展現狀
1.1企業規模
現階段我國共有制藥企業五千多家,其中中藥企業共有1700余家,并且呈逐年上漲的形式穩定發展[1]。如圖1所示,從2013到2018年期間,我國中藥企業由原來的1204家發展成現階段1726家,涉及到的制藥設備超過三千多種,設備包括粉碎、干燥、萃取、濃縮、殺菌、包裝等各個環節。目前我國中藥企業總數、產品種類、產量已經步入世界前列,成為制藥設備強國。受到傳統社會經濟理念影響,我國制藥行業仍沿用廉價勞動力和浪費生產資源的模式進行生產,在“綠色理念”背景下,該模式不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求,需要及時升級制藥設備,加快中藥企業的發展速度。
1.2產品質量
現階段雖然我國中藥企業總數已經超過1700多家,但是年經濟產值過億的企業不超過企業總數的5%,先進的制藥設備只有極少部分企業擁有,該現狀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產品數量、種類眾多,但綜合品質較低,很多中藥企業還在依靠低質產品維持生存。參差不齊的產品使我國無法在國際樹立品牌效應,增加了我國打開國際市場的難度。長此以往,產品終將被時代淘汰,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穩定性。
2制藥設備升級換代加快中藥企業發展速度的策略
2.1生產方式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各類型生產技術不斷涌現,更加先進的制藥設備主要推向市場[2]。升級換代后的制藥設備能夠解放一部分生產勞動力,使中藥企業開始從“量”向“質”的方向發展,生產方式也從分散式生產轉向集約式生產。集約式生產模式是對各生產環節工序進行確定,同時將各環節分工進行細化,使所有生產環節人員能夠明確生產職責,進而提高整體生產質量的方式。例如,某中藥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與周邊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在了解各企業生產優勢后,將產品生產環節進行細分,使企業可以利用優勢集中精力負責某一產品生產環節,確保每一環節的生產質量。另外,該企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集群效應的產業鏈,使所有企業可以明確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在集群效應的帶動下,進一步拓寬市場空間,為中藥企業發展贏得更多的經濟利潤,進而促進中藥企業經濟的大幅度增長。
2.2生產技術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行,為中藥企業結構轉型提供了指導方向,眾多中藥企業積極響應號召,在生產經營模式上不斷摸索,力求探索出符合企業未來經濟發展的經營模式。生產技術創新是推動企業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企業需要抓住機遇進行大膽創新,借此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開拓國際市場奠定堅實的保障。例如,某企業投入資金構建新型技術研發體系,根據以往生產數據構建虛擬運行系統,將各階段運行數據進行輸入,逐步完善運行系統模型,同時,該企業借助大數據、專家系統等技術對系統模型可行性進行客觀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一步調整模型,直到生產技術滿足虛擬運行需求。在試運行階段,該企業以質量管控為評價指標,不斷完善實際操作工序,使其形成流水線作業體系,借此加快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該企業成立生產技術與制藥設備研發部門,負責新技術研發和制藥設備優化。在此過程中,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最新技術研發消息,以此作為信息參考進行企業技術研發,借此加快企業研發速度。
2.3制造模式
2.3.1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是在生產過程中遵循低碳、節能和環境友好原則,使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能夠滿足社會生態經濟價值要求。綠色制造倡導資源的合理利用,目的在于構建適應生態發展規律的生產模式。在中藥企業進行制藥設備更新換代時,可以委派技術人員對已上市產品進行潛能挖掘,根據挖掘結果對生產工藝進行調整,極大程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產品的使用價值。例如,江中藥業在進行中藥成分提取和濃縮時,引進新型制藥設備,采用機械蒸汽再壓縮的方式對產品進行提純。該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提取液濃度,同時可以節約65%的能源損耗。同時該方法產生的蒸汽能夠進行循環利用,借助相關設備對蒸汽進行二次做功,在做功驅使下,蒸汽可以對目標物質進行二次提取,達到“節能”、“低碳”的生產目標。在中藥產品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濃縮、提取屬于工序最為復雜的部分,通過制藥設備的更新換代,該企業能夠大幅度降低該環節的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經濟利潤空間。
2.3.2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借助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新型技術,使整個生產過程呈現擬人化特征的技術。中藥制藥的過程相對粗放,通過引進智能制造能夠改善產品的生產流程,使其呈現柔性化特征。同時利用智能制造設備能夠對藥品生產質量進行實時監督,有效提升產品整體的生產水平。例如,康緣藥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積極引入智能化制造技術,構建完整的生產體系,從原材料分揀到最后包裝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借助系統對每一個生產環節進行實時監督,一旦某環節出現生產問題,智能化系統將第一時間上傳異常信息,同時進行生產預警,借此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對現場生產情況進行有效監督。智能制藥設備的應用,可以構建生產控制與生產管理之間的溝通平臺,達到產業化生產與信息化管理有機融合的目的。
2.4人才培養
二十一世紀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爭奪。中藥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積極進行人才資源儲備,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核心動力。中藥企業應結合目前發展形式投入資金構建人才引進機制,對引進人才開展定期培訓,為其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以提高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度,減少企業人才流失率。同時中藥企業應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借此增加企業的吸引力,提高企業人才資源儲備。除此之外,企業應重視與周邊高校之間的合作,借此提升企業整體的研發能力。例如,上海華虹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展開合作,構建制藥設備研發中心,為我國制藥設備更新換代提供穩定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高原,徐愛軍,李紅美,毛琪.南通市中藥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藥房,30(05):577-581.
[2]尚慧霞,劉慧.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亳州中藥企業發展研究[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21(04):163-165.
(作者單位:廣州白云山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