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要】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性質和學科內容要求的,而且是新課標改革后對于思想政治教學的要求。在三維教學目標中,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通過將課堂內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所體驗到的情感,繼而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和對自己的道德行為要求。本文通過分析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容和重要性,進而說明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以供參考。
【關鍵詞】情感體驗式 教學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36-02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借助輔助設備和技術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或者理論場景創設成為實際的情境。通過對于情境的再現、經歷、還原,使得學生能夠在經歷情境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有更深的體會,并且產生真實情感,發展和建立自己價值觀的教學模式。
一、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概述
1.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含義
情感體驗式教學是指學生通過參與教師創設的虛擬的教學環境,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的教學模式。首先,情感體驗式教學不等同于情感教學或者體驗式教學。其主要是將情感作為教師創設情境的出發點,讓學生從現有的情感和經驗出發,去體驗不同的情感沖撞,并最終獲得升華后情感體驗,也就是“意義體驗”。其次,這種體驗方式以創設情境或者體驗實際情境的媒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師生的雙向互動中,實現情感的正確表達、感染的效果,并最終實現新課標的三維價值觀。
2.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其一,能夠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思想政治教學的模式不再局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還需要向社會實踐發展。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自行探究學習的方法,并且更容易在其他課程中觸類旁通。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
其二,能夠促進學生潛在能力的提高。隨著課堂中的輔助手段、輔助技術不斷增加,學生充分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性大大提高。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學習相關知識,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個性化特長,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其三,能夠促進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這也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通過教學課堂中的良好氛圍,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例如課堂中競賽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且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二、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課堂多元互動的情感體驗教學
其一,課堂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過程分為三個基本環節。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同時為了讓學生產生參與情境的欲望和熱情,教師所創設情境的隱藏性和針對性要比較強。其次,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體驗情境,并且結合巧妙的詢問方式,啟發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思考。通過觀察到不同的環境,進而得出自己的感悟。最后,教師要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反饋和總結,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每個小組不同的感悟,并由教師做最后的歸納總結。其中,教師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并做好引導工作。
其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地點、安全等問題,學生不可能去真實體驗每一個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借助相關工具和技術的幫助下,創設一些仿真情境。例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課本內某一情節,編寫相關的情景劇,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學生對于角色的體會、思考,加上教師的引導,將會使得學生對于該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做情緒的主人”一課中,學生可以通過扮演不同的情緒角色,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喜怒哀樂”對于生活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笑對生活的認識,增強學生積極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其三,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結合視頻、音頻、圖片等輔助工具,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深刻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相親相愛一家人”一課中,可以讓大家列舉哪些算是家人,讓學生說出自己與家人相親相愛的故事。同時可以借助視頻,讓學生看一些反面的案例,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
2.課外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情感體驗
其一,實地參觀考察。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主張“生活就是教育”“從做中學”,認為學生能夠在實踐生活中獲得經驗。因此通過實地觀察參觀,學生能夠將一些課本上的知識、圖片與實物相對應,進而能夠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例如教師在周末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科技館等,能夠對學生的科學、文化思想具有指導意義。
其二,社會實踐考察。社會實踐活動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通過學校和社區、企業單位等相配合,能夠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生活。例如學校可以開展“環境綠色天使”“手拉手,心連心”等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從實際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尊重他人、提高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樂于奉獻的精神。
其三,勞動體驗活動。通過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同時在當地農業等部門的支持下,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在假期時間內到學校附近的農村參與勞動活動。學生在田間自己種植一些蔬菜和水果,用自己的汗水去收獲果實,最后品嘗果實和蔬菜。不僅能夠在勞動中充分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而且能夠提高相關的勞動知識。此外,定期對學生開展勞動體驗活動,對于培養學生敢于吃苦、樂于參與的精神有很大的幫助,以便正確的養成相關的勞動觀和職業觀。同時,也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珍惜農作物,珍惜糧食。但是這種鍛煉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比較有難度,需要各方面人員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
不同于課堂中的虛擬情境創設,這種讓學生直接體驗生活的方式能夠更加打動學生,達到深刻教育的目的,學生在情感體驗上也更加真實,從而有利于學生公民素質、法治意識、理性精神的培養。但是這種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實效性仍然值得探討,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課時計劃問題、安全管理問題等。但是這其中所反映出來“以人為本”的精神以及將情感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進行推廣,值得教師借鑒和參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具有一定意義。
三、結語
由于過去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論、原理的灌輸,而缺乏對于學生的道德、情感的培養,使得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大大降低。一方面教師不斷進行機械化的授課,另一方面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缺乏自主性,這就導致思想品德知識只是單純的停留在課堂中,不能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而采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教師能夠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和互動,通過教師為學生創設的道德情境,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并最終成為一個具有正確道德意識的人。
參考文獻:
[1] 蘇亞佳.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品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18):221-221.
[2] 尹家蕓.淺談初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情感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7(6):222-222.
[3] 方潔.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必要性[J].讀書文摘,2017(11):79-80.
[4] 稂凌飛.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中外交流,2017(41):67-68.
[5] 趙西平.初中階段心理體驗模式在語文常規教學中的探索與研究[J].才智,2017(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