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依妹
【摘要】習作,就是先模仿練習再進行寫作。筆者認為學生習作時的“代入感”對他們的成功寫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習作中有了代入感,有利于快速進入良好的習作狀態,提升習作的興趣,順利完成習作任務。增強代入感的做法有:口語交際,活躍思維,激發代入感;情境創設,放飛想象,喚醒代入感;讀寫結合,延伸文本,營造代入感。
【關鍵詞】習作教學 代入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44-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先是寫話后為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自信心?!绷曌?,就是先模仿練習再進行寫作。筆者認為學生習作時的“代入感”對他們的成功寫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閱讀時,把自己替換成作品中的角色,當作品中的背景與自己現實生活中的背景相似時,就能產生代入感;閱讀時,作品中人物的經歷與自己的現實生活所經歷的類似,同樣會產生代入感。顯而易見,代入感是比模仿更勝一籌的,它能讓情境進行真實的轉換和再現。習作中有了代入感,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習作狀態,提升習作的興趣,順利完成習作任務。筆者在長期的習作教學實踐中,發現以下幾點如果做得好,會增強代入感,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內容更加真實、生動、具體。
一、口語交際,活躍思維,激發代入感
日常教學中說與寫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先口頭表達后書面描寫,在說的基礎上寫??谡Z交際教學中,學生充滿愉悅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有了成功的體驗,思維更加活躍。此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將這種自信心與喜悅感代入到寫作中。
語文教材中不乏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整合內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組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我們來做“小小推銷員”;習作的內容是:選擇一種物品介紹給大家,練習寫說明性文章。這與習作是緊密整合的??谡Z交際前,我先拿出自己準備的小物品,模仿市場小商販的樣子吆喝給學生聽。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物品,一邊仔細觀察,一邊認真思考:推銷商品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口語交際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1、從外觀、規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價格等方面介紹小物品。2、找出產品最能打動人的地方,準備做精彩的描述。3、準備從哪些方面介紹小物品,用上哪些說明方法?課堂上,學生捧著“小商品”,個個暢所欲言、口若懸河地從小物品的外觀、質量、用途、價格等方面介紹主要特點,介紹時用上了列數字、舉例子、作對比、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描述物品特點那么生動具體。整堂課,學生們都饒有興趣地介紹推銷自己帶來的小物品,思維非?;钴S,不知不覺地產生了代入感。那次學生的習作,生活的氣息十分濃烈,內容真實豐富,語言表達流暢,完成得特別好。
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口語交際與習作也整合得特別緊密??谡Z交際是介紹自己,習作也是介紹自己,并且要用書信的形式寫給遠方的朋友。筆者先讓學生在班上介紹自己,再寫信給遠方某小學班上的座號對口同學。學生口語交際一結束就寫,這樣學生從口語交際過渡到習作,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能激發代入感,學生寫得有滋有味,十分投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每一組的安排都是有科學性的,即便口語交際與習作沒有那么緊密整合,往往本組習作內容也是與課文整合一致的,是從讀到寫的代入。教師要充分利用主導的身份去巧妙地活躍學生思維,激發代入感,讓學生樂寫、會寫并且寫真、寫實、寫順。
二、情境創設,放飛想象,喚醒代入感
《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獲得思想啟迪。因此,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應當重視情境教學,在真實生動的場景中,調動學生的習作情緒。課堂上,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放飛想象,喚醒代入感,此時習作對于學生而言就成了興趣盎然的事了。
四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叫《自然之道》,課文說的是:作者和同伴在觀察幼龜離巢入海時,救下幼龜“偵察兵”,好心辦了壞事,使更多的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 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復述,再引導孩子將自己想象成幼龜“偵察兵”,變換人稱,以海龜的視角復述。那堂課,學生發言積極,舉手如雨后春筍般。有的學生做哀求狀,說:“求求你,別救我……”;有的學生皺著眉,喊道:“我不在意自己的性命……”;還有的學生帶著哭腔,絕望地說:“快把我放下,不然會害了我很多同伴的……”。課余,筆者啟發學生自擬題目從海龜的視角進行寫作。有的以《別救我》為題,有的以《愛我,你就別救我》為題,有的以《救我,你是害了我》為題……這既是對課文語言的學習積累與模仿,更增加了學生對自然之道的理解。學生習作的語言生動形象,情深意切。
正如詩人雪萊所說,想象是創造力。人的想象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習作教學是發展學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既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空間,放飛學生的想象,同時也就喚醒他們的代入感。
三、讀寫結合,延伸文本,營造代入感
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需要經常性有針對的訓練,每一單元一次的習作訓練是“短線”,而每課安排一次的習作訓練則是“長線”。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是慢功夫,需要較長的一個過程。如果本組閱讀課堂讀寫結合做得好,延伸文本得當就能營造本組習作的代入感,這勢必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體驗與想法。
教材每組課文與單元習作訓練都是息息相關的。人教版六上第三組習作主題是體現互相關愛,而那組課文是《唯一的聽眾》、《別餓壞了那匹馬》等。前幾周,筆者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為:品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進一步領會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筆者用“謊言”為話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再引導他們抓住文中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方面描寫來品悟人物品質。把心得體會寫在句子的旁邊,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
交流中強調這場謊言的動機,是為了幫助我能繼續看書。最后總結:只要那個謊言是為了別人好的,那么這個謊言就是善意的。緊接著,筆者問學生:在生活中,有人對你撒了善意的謊嗎?你對別人撒了善意的謊嗎?或者你聽到了關于別人的善意的謊言嗎?
有個學生說,媽媽為了培養我獨立生存能力,我煮的菜明明很難吃,媽媽卻說“這味道美極了 ”。
有個學生說,小時候常生病,特別怕打針、吃藥,我的媽媽總是說“這種針一點都不痛”“這種藥一點都不苦”。
有個學生說,哥哥快高考了,成績不理想,不想讀了。爸爸與媽媽商量一番,對哥哥說“算命先生說你是文曲星轉世”。
學生模仿《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表達方法,敘述了自己遇到的關于善意謊言的故事。我要求學生寫作時,題目也可以出自文中的一句語言描寫,如:“這味道美極了 ”“這種針一點都不痛”“文曲星轉世”。
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碰撞出善良的火花和習作的激情,學生情動而辭發,把在閱讀中獲得的感悟和積蓄的情感凝結成文字。老師讀寫結合的安排,既聯系了文本,又緊密聯系生活。這樣的讀寫結合為本組的習作營造代入感,到了本單元習作教學時,就不愁沒有好的題材了。
總之,不論是激發代入感,還是喚醒代入感,亦或營造代入感,都需要教師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匠心獨運。努力增強代入感,就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教師在指導習作時,給予恰到好處的代入感,能增強學生動筆的欲望,消除他們厭倦寫作的情緒。學生習作中有了代入感,選材就充滿活力。新奇有趣的情節,帶著新鮮感的詞句躍然紙上,習作內容就有真情實感,描寫就會生動精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2]吳丹丹 陳道佩.尋找讀寫結合的最佳“切入點”[J].小學語文教師,2017,(6):60-62.
[3]施民貴 高雅.兒童寫作核心素養與培育路徑[J].小學語文教師,2017,(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