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
摘 要: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力,農機技術的推廣與創新成為農業技術的主要內容。通過積極引進農機技術做好農機技術的示范工作,可實現農機技術的逐步推廣。農機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規模化發展至關重要,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詳細論述農業生產中農機技術推廣策略及現實意義,以促進農業生產的快速、穩步發展。
關鍵詞:農業生產;農機技術;推廣策略;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69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基礎上,農業技術開始轉向現代化農機技術,采用農機技術和農業設備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業的信息化發展和機械化生產。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與工作效率,更利于農民經濟效益的提升。然而,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以尋求農機技術有效的推廣策略,實現其現實意義。
1 農機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作用
農業生產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便是生產質量與生產效率,其決定著農業生產的整體質量與產量。效率化生產在農業生產中居于重要地位,生產者多通過提高現代化管理技能、種植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效率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而機械化生產無疑是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主要作用就是利于生產效率的提升。現代化農業要求積極推廣農業技術和農機技術,二者缺一不可。其中,農機技術是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利于農民工作強度的降低。采用農機技術可大幅提高農民的工作效率,代替單純的人工勞作模式,使整體效率提升5倍左右,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 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現狀
2.1 推廣意識亟需提高
在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中,政府部門的推廣意識決定了農機技術的推廣效果。目前,我國一部分基層農業部門不太重視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不主張、不引導農民進行農機技術的學習或交流,致使農民的農機技術推廣意識同樣缺乏,進而影響了農機技術的實際推廣工作。
2.2 農民綜合水平急需提高
農機技術主要包括農機的操作、維護或保養等,在其推廣實施中,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全面理解農機技術的技術要領,不能徹底掌握農機類型與操作使用規范,使農機技術無法實現科學推廣。
2.3 需建立推廣體系
農機技術的有效推廣是農業部門的主要工作之一,其應在推廣過程中發揮引路人的作用,建立推廣體系,積極確定推廣項目,有效管理推廣工作,指導農民正確操作農機。
3 農機技術推廣策略
3.1 做好立項工作
我國已進入信息化社會,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前提下,農村經濟需適應時代要求,實現現代化發展。在農機技術的推廣工作中,政府等相關部門應建立農機推廣項目,并做好普及工作;根據本地區的農業生產現狀,制定合理的農機推廣項目,立項需要結合本地農業發展的需求,確定農機技術中的最薄弱環節,并規劃好發展方向,確定推廣農機類型。只有科學立項才能保證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此外,立項工作還需兼顧政府部門、技術部門等對農機技術的推廣規劃,需從長遠效益考慮,發揮本地農機技術的推廣優勢,保證農機資源的充分利用。
3.2 加強農民的技術教育與宣傳力度
政府等部門應加強對農民的教育與引導,加強宣傳力度。基層政府可通過交流學習會等形式宣傳農機技術的優勢,使農民對農機技術有科學、全面的認識。并定期組織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統一學習各類農機的操作技術,詳細講解農機類型的生產優勢,使農民充分掌握農機的操作流程、保養事項、增產或增收原理,進而主動地學習農機技術,并積極應用農機技術。
3.3 積極進行田間試驗
田間試驗是農機技術的最佳推廣方式,通過種植、生產中、收割等田間試驗,能夠使農民直觀認識到農機技術的高效性和科學化。在了解農機技術的高收益、高效率后,農民的推廣意識會大幅提升。
3.4 政府部門加強財政支持力度
農機技術的順利推廣主要受財政情況的影響,及時、充足的資金補助能夠實現農機推廣的連續性。在某項農機技術尚未被農民完全接受時,政府的財政支持能夠發揮拉動與引導作用。而部分農機的價格高昂,農民無法負擔全部費用,若政府資金補助到位,農民即可購買大型農機,提高農機技術的推廣水平。因此,政府部門應給予優惠政策,提高農民對于農機的購買力度。
4 現實意義
現代化發展與機械化生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機的使用可取代傳統生產模式,降低農民的工作強度,促進農業生產的高效發展。我國相關部門應認識到農機技術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積極解決農機技術的推廣問題,健全推廣體系,實現對農民的科學教育與引導,提高政府財政支持,最終加快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溫曉川.創新農機技術推廣模式奠定現代農業建設基礎[J].吉林農業,2016,6(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