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
【摘要】記敘文教學看似簡單,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記敘文教學恰恰是高中作文教學的難點,寫作中會出現諸多問題,如選材不新穎、線索不清晰、不知道如何敘述故事情節等,常常使學生陷入寫作困境。因此,針對高中記敘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簡要探討了高中記敘文教學中故事情境的創設。
【關鍵詞】記敘文教學;故事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高中生雖然已經進入青春期,然而,如果在作文教學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也會活躍課堂氣氛,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寫作素材,豐富學生寫作的思想性。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教學也要融入故事情境的創設,以便開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提高學生對記敘文的寫作能力。
一、用自身感受創設故事情境,促使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雖然我們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記敘文寫作,然而,許多學生到了高中時期依舊走不出小學、初中的寫作怪圈,在記敘文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依舊達不到記敘文的寫作要求。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記敘文寫作的水平,教師必須學會引導學生用自身感受創設故事情境,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學會創設故事情境,以便于寫好記敘文,還要誘發學生敞開心扉,用自身感受創設故事情境,從而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寫“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命題作文時,筆者并沒有給學生講怎樣去審題,怎樣選材,而是給學生講了我自身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些煩心事:“我從小由于經常看電視,剛剛十歲就患上了近視眼,近視不僅影響了我的學習生活,給日常生活也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有一年春節,我陪爸爸媽媽去東北老家,剛下火車我戴著的眼鏡就上了霜,什么也看不到,腳下一滑,摔了一個大跟頭。都怪這雙近視眼,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煩心事兒。”講到這里,我引導大家都講一講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兒。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學生都非常踴躍地講述著自己的“煩心事”,有的學生說,由于自己個子矮,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煩心事。有的學生說,由于自己過于肥胖,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煩心事。學生個個敞開了心扉,通過故事引出了不少話題,各種新穎的話題不斷產生,大家心里也都有了譜,知道這篇“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應該怎么寫。
二、從生活故事中尋找寫作素材,“以小見大”地提升作文的思想性
高中生寫記敘文,寫作素材的選擇非常關鍵。在高中記敘文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不知道怎樣去選材,不知道手中的這篇記敘文該從何說起。筆者認為,高中記敘文教學,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寫生活小事,從生活中選取材料。所謂選材,要“小”,要能夠從小中見大,寫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記敘文最適合寫平凡小事。因此,在記敘文教學中,筆者總是喜歡將生活中的那些感人故事 講給學生。如將《感動中國》中的人和事,以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學生;將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好人好事,身邊所見所聞的一些好人好事,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創設有效的故事情境,通過生活中生動感人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將自己身邊的所見所聞,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把所見到的感人故事講給大家聽,以便于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寫作素材,能夠將蕓蕓眾生中比較有特色的個性故事,以記敘文的形式表述出來。敘述親身經歷和體驗,不僅有利于學生科學的選材,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有些學生寫記敘文,總是喜歡放大角度,寫社會大事件,記敘文素材比較寬泛,缺少具體的感人細節,導致所敘述的事件比較空洞,進而影響到記敘文的寫作效果。當然,筆者強調記敘文不寫大事件,并不是讓學生站在狹小的視角去論述故事,而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通過身邊一些小故事的描述“以小見大”,站在獨特的視角去反映現實問題,提升作文的思想性。
三、通過多彩活動創設故事情境,以有效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能力
在高中記敘文教學中,一些學生之所以記敘文寫得不好,不僅是因為可供寫作的材料較少,還因為一些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不知從何說起,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思想。 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能夠通過多彩活動創設故事情境,以有效提高學生記敘文的寫作能力。在這方面,我們要不斷優化中學生的語言學習環境,進一步豐富語文教學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比較大,參加各種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定期組織一些活動,使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汲取寫作資源,創設作文情境,并能夠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積累寫作素材,并將這些寫作素材自主投入記敘文寫作中。比如班級有一位學生要移民美國,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為這名同學開了一個小小的送別會,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友誼地久天長》歌曲:今朝分別,不知何日再聚,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記這份同學的情誼……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當天的所觸所感寫一篇記敘文,題目就叫作“友誼地久天長”,由于學生切身感受了友誼珍貴的氛圍,在寫作過程中,也流露出了那種濃濃的真情實感,達到了理想的寫作效果。
四、結合一些優秀范文創設故事情境,豐富學生記敘文寫作的思想性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優秀的記敘文作品。因此,在高中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優秀范文創設故事情境,豐富記敘文寫作內容。例如在高中記敘文教學中,筆者結合朱自清的《背影》,為學生創造有效的故事情境,在對父親買橘子的描寫,作者這樣寫道: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作者用“攀、縮、爬”等一系列動詞描寫這一過程,不僅描寫細膩,而且讀起來也非常感人。父親替他買橘子的背影,把父親對兒女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雖然文字樸素、簡單易懂,但是感情真摯,表達得深刻細膩,在這一個平凡的故事情節中,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平凡的父親的關愛和情感。還有許地山的《落花生》,作者通過描寫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以小見大,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作者這樣寫道:“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 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從表面上看,仿佛只是談論花生的好處,其實作者在借物喻人,通過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給孩子們進行一次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們要保持“落花生精神”,有一顆銳意進取之心,要做有用的人,養成不為名利、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只求有益于社會,積極去做一個有用的人。《落花生》平易、淺顯、簡潔,但是卻通過小故事,講出了人人都需要懂得的大道理,這種故事情境的創設方式,也是記敘文寫作的首要美質,不僅要有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還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以物喻人,提高作品的思想價值。
五、結語
在高中記敘文教學中,我們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記敘文寫作過程中,能夠科學地選擇寫作素材,并能夠努力挖掘事件本身的意蘊,通過故事的描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有效提升作品主題的思想性,使作文的內容更加深刻,更能夠打動讀者,提高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佘云.高中學生記敘文寫作困境及對策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7).
[2]許艷波.合理組元打破陳式,優化目標探索新路——初中記敘文教學校本之路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3]吳愛鈞.觀察生活,依托教材,捕捉細節——試論初中記敘文細節描寫的教學指導[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8).
[4]胡桂華.借我一雙慧眼——作文選材“三字經”[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8).
[5]宋宏雄,耿朝寧,李照秋.文章成敗由立意著意原資妙選材——立意與選材[J].語文教學通訊,2004(Z3).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