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鎖萍 馮自濤
【摘要】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課外閱讀能力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作為學科的引導者,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的學生,為本領域的研究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成因;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書籍的重要作用
書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們進步的階梯。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開卷有益”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若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就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原因
(一)課外閱讀現狀
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如何?通過對本校三個年級部分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一學年也看不了幾本書,對《新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的文學書目,全部看過的寥寥無幾,閱讀10本以上的只占30%;閱讀范圍不廣,什么武俠小說、校園版的言情小說等還比較受學生歡迎,而文學經典著作類卻倍受冷落;學生閱讀大多既沒有目的性,也沒有計劃,隨意性很強;閱讀不講究方式方法,不善于寫讀書筆記,也不善于和別人交流讀書感受。
(二)原因探究
1.缺乏閱讀的時間和精力。學生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學生從早到晚,要么在上課,要么在題海里苦苦掙扎,即使是休息日,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也蜂擁而至,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來輕松地“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
2.對課外閱讀價值的認識不足。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但許多學生認為讀書的任務就是上好課,做好作業。課外閱讀是一種額外負擔。許多老師只在意如何講好課,管理好學生,至于閱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發展。
3.網絡閱讀及通俗讀物的沖擊。網絡閱讀充分滿足了青少年喜歡新事物、喜歡獵奇的心理,同時也讓學生習慣了這種快餐式的閱讀,而對經典文化讀物卻置之不理。
4.缺乏閱讀的檢測與評價。很多教師一味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卻忽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檢測與評價。
三、課外閱讀指導
(一)點明閱讀功效,使學生重讀書
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和精彩的語段或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當考試中個別同學考出優異成績時,當在有關語文方面的比賽活動中有同學獲得大獎而被大家稱贊、仰慕時,教師應激勵表揚,并借機在班上、家長會上說這些同學有點石成金的 “魔杖”,那“魔杖”就是課外閱讀。借助這一點讓同學和家長重視起課外閱讀來,家長舍得為孩子的課外閱讀投資,并能在指導學生分配課外時間段上優先考慮課外閱讀。學生也樂意在課外閱讀上多花點時間。
(二)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書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學習動力。課外閱讀很重要的意識在家長和學生心中形成了,但僅靠我們有限的課堂時間是不能讓學生有充分的課外閱讀的。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不妨在課內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課堂促課外。具體可利用作者、課文人物形象、課文生動的語言等來激趣。
(三)指導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書
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買來啦,或者借來啦,但是怎么看呢?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給介紹一些讀書方法。例如:1.讀序言,看目錄,了解大意;2.細讀、精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細品,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
(四)搞好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表達是人的本能,人人都有被別人關注聚焦的愿望。如果在課堂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比如班級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定期舉辦讀書推介會、故事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都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建好課外閱讀評價機制,使學生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首先,要制訂詳細的閱讀計劃,包括一個學期的閱讀數量和篇目,每天定時定量的閱讀。其次,通過營造“書香校園”等系列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讓他們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表達出來與大家分享,他們將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閱讀動力,課外閱讀也就落到實處了。
總之,以課堂為主陣地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課外閱讀,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建立合理的檢測評價機制,讓書聲瑯瑯,笑聲朗朗。我相信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將在讀書中求得知識,在讀書中明了事理,在讀書中學會做人!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0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