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杰
【摘要】近些年來,語文閱讀教學受到各方面的批判,原因是閱讀教學的道路不知道是什么,新范式也不知道是什么,這就導致了語文閱讀教學成了一個“四不像”。而現在教育工作者需要立刻解決的問題就是將語文閱讀教學前行的道路展開,走出一條鮮明的道路來,本文將從秩序這一哲學概念入手,探索當今高中閱讀教學新范式的構建。
【關鍵詞】高中閱讀;秩序;規則;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秩序所包含的哲理性質比較強,所以將它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本文將對秩序進行講解,歸納和分析。總結出秩序是包含兩個層次的,一個是它的形成過程是屬于自發形成的,另一個是秩序所含有的價值目標,它代表著和平與安定。
一、生成:閱讀教學秩序的核心
閱讀教學秩序的核心內容是“生成”,如果不是生成而是構成的話,就很容易造成當今閱讀教學變得混亂。這種秩序使得閱讀教學對創造的重視程度要高于預設,對聯系的重視程度要高于孤立,對過程的重視程度要高于結果。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充分將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一起調動起來,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去交流合作,在課堂中能夠在不違反教學知識內容的前提下,更深程度的去探索文本的意義,以此來達到思想和精神上的飽滿,所以說秩序的核心是生成。
舉個例子,老師可以給學生看一篇文章,然后布置一個讀后感的作業,作業思考的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可以一起交流,探索文章的意義,在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從而生成一篇好的作業。
再舉個例子,老師可以給學生觀看莫泊桑的小說《項鏈》,這篇文章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老師給學生看完后,可以提出一些與文章有關的問題,比如說,真正的項鏈哪去了?女主人公為什么得到這樣的一個遭遇?女主人公知道真相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老師都可以讓學生在看完文章后,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得出各種各樣的答案來。
二、規則:閱讀教學“生成秩序”的基礎
在天地間,生成是最基本的規則,也是最本質的特征。在閱讀教學中的生成主要是指教學課程是動態的,甚至是開朗活潑的并不是死板的。它沒有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最具權威的不可反對的情況,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自己的思想,設計好自己的計劃方案,形成一個生成秩序。
“生成”不是人類能夠干涉的,也不是像空中樓閣一樣憑空得來的,而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自發形成的。規則大多數都是由人設定的,所以與規則有關的都不能算生成秩序,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閱讀教學中的規則秩序就屬于生成秩序,因為閱讀教學中的規則秩序是它在文字中本身就存在的,只不過是有人進行閱讀理解后,分析整理之后給后來的人使用。
舉個例子:老師在給同學們看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將學生分成許多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章,再提出一些與文章有關的問題,讓各個小組在課后分別去思考問題的答案,等到下節課時,再以小組的形式做出回答,最后大家一起討論哪一組的答案最好,研究的方法最恰當,這樣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都使用最佳的方法。
三、合作:閱讀教學生成秩序的途徑
合作是一種方式,也是一種理念。它的存在是由許多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而聚在一起共同出謀劃策實現目的。但是在這種方式中,我們更應該將合作作為一種理念,大家一起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地吸取別人的經驗和知識,完善自己,推動自己日后的發展道路。在閱讀合作中,人們的學習過程是由模仿他人,再到與他人進行交流對話,最后超越對方,成為更加完美的存在。合作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不論是做了某件事,還是發表了某一個觀點,都可以將其視之為合作。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予了他們幫助,他們也就有了我們的幫助,雙方共同參與了同樣的一件事情。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把真正的合作觀念貫徹到他們的心中。
舉個例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一起合作閱讀一篇文章,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一起交流,理解文章所包含的特殊含義,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大家一起討論,共同合作,相互對方給予幫助。
四、結語
有哲人曾經說過,要將舊的范式轉變為新的范式,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變化改動,而是要將人類的整個思維、理論、應用和方法都做出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革是在與以往的范式不斷進行斗爭中形成的?,F在的閱讀教學正處于一個新舊范式不斷爭鋒的階段,由于傳統的理念使得現在出現了許多的矛盾,舊范式的地位不可動搖,新范式初露鋒芒,兩者的對抗十分激烈。即使如此,新舊范式依然不斷地有著爭鋒,或許在未來的道路中,閱讀教學會變得更加艱辛,但是總有一天,能夠得出一個最好的范式和閱讀道路,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快速地通讀文章。
參考文獻
[1]寇占民,李丹,李琪琪 ,等.新課改下的中學語文創新閱讀教學研究[J].理論觀察,2017(1).
[2]王立明.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創新教學探微[J].學周刊,2016(31).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