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平
【摘要】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多媒體具有很多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多媒體的運用應當理性分析,在使用上也僅僅是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它必須完全為語文教學服務,語文課堂是絕對不能以多媒體來代替語文的教學常規的。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堂上多媒體“濫用”現象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弊端,部編本新教材的使用,使得多媒體語文教學的話題再次被提起。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存在失當現象。此文就這些問題結合相關課文的教學進行了分析,并談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濫用”,干擾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體驗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很多經典的課文,需要讀者去品味語言,去想象,方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意境和魅力。如果語言的這些特點直接通過多媒體具體、生動的畫面去代替,那么無疑會破壞作者給我們創設的美妙意境,更有一種“畫蛇添足”之感。
如劉湛秋的經典散文《雨的四季》文質兼美,如果用多媒體圖片直接讓學生去感受“四季之雨”,則無疑缺少了對語言的感悟,學生再要去通過讀文本,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顯得毫無意義了,從而教學效果就會變得無趣乏味。所以,當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時,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忽略了對文本語言的感悟,是否忽略了語文教學最為根本的東西?
部編本教材選編了很多文質兼美文章,它需要我們以“語文”的方式帶給學生生動的文字體驗,而如果讓多媒體取而代之,那么這些美文就會與學生“擦肩而過”,缺少對這些語言文字的感悟和品味,我們的學生就會“吃不飽”,從而導致“營養不良”。如此美文,我們教師豈可用多媒體“一上了之”。
二、“違規”, 背離單元目標,改變單元訓練方向
“部編本”語文有著較高的立意和眼界,教材更具科學性,符合語文教育規律。選編的課文也具有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兼顧時代性四個標準。同時,部編本教材還采用雙線單元結構體例,每單元課文的安排以及教法、學法都有很明確的規定,符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而多媒體的使用很可能會打破這一規律,使得與單元目標背離,導致單元訓練方向的錯誤。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為經典課文被安排在部編本七(上)的第三單元首篇,可見其地位之重要。本單元的目標和訓練方向是:通過學習課文,從中感受到不同時代少年兒童的學習狀況和成長經歷,感受童真、童趣、友誼和愛。訓練重點是默讀。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以保證閱讀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閱讀速度。還要學會在閱讀中把握基本內容,了解文章大意。重點關注標題、開頭、結尾及文段中的關鍵語句。某老師在教學這篇經典課文時,卻利用多媒體音頻讓學生聽讀了全文。在他看來,讓學生通過聽讀課文能夠達到了解文章大意的目的,但也僅此而已。在這位老師看來,或許覺得“聽讀”效果很好,可以省去很多工夫和不必要的麻煩。但這位教師沒有考慮到本單元訓練的重點,他在快意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忽略了或者說私自改變了單元目標的學習和訓練。在賞析文章的經典的第二段時,他也沒有按照單元訓練的目標去教學,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去欣賞“真實的百草園風景”,也未能通過文本的默讀和朗讀,讓學生去感悟魯迅的語言文字,狠心地剝奪了學生對“百草園”畫面的想象。一堂課,三番五次地被多媒體分割得支離破碎,師生之間溝通寥寥,事倍功半。多媒體雖然具有集聲音、圖像、文字等于一體的優點,能夠滿足學生對視聽等感官的需求。但這樣的語文課堂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背離了單元教學的目標,改變了單元訓練的方向,也背離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編寫的初衷,因而是不可取的。
三、“越位”,牽制干擾了師生活動
語文的教學根基就是聽說讀寫,一切教學活動都離不開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與訓練,都必須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而多媒體的無端介入就打破了這樣一種規律,讓原本師生之間依靠文本的雙向互動就變為“三方聯動”,教師手不離鼠標,學生眼不離屏幕,課件過而不留,牽制干擾了師生之間的活動,沖淡了師生之間真誠的交流,使師生面對面教學相長的熱烈與融洽的氣氛大減。
《植樹的牧羊人》是一篇外國小說,文字淺顯易懂。但學生需要通過老師的教學引導,才能感受到文章淺顯文字背后的新奇,去挖掘文字深處的寶藏。有教師教授這一課時結合了多媒體來教學,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荒涼景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相關圖片,提出問題:面對這樣的畫面,同學們最想做什么,從而引出課題。再利用多媒體幻燈片打出一連串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這些環節雖然也從一定程度上讓學生間接接觸了文本,但卻總是讓學生處在“抬頭——低頭——再抬頭”的惱人的動作節奏中,無暇靜心潛入文本,似乎有“猴子幫忙,越幫越忙”的感覺。多媒體已經干擾了師生之間有效教學活動的展開。接下來這位教師又多次使用多媒體去展示 “牧羊人綠化”之后的風景圖片,來刻意引出學生對文章第20自然段的語言的理解,以期得到“阿爾卑斯山區”的前后比較,想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牧羊人的偉大。實際上,這種以圖片代替文字理解的做法收到的效果是很差的。一堂課,教師拘泥于三尺講臺,遠離學生,無形中疏遠了與學生的關系,也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而學生也只顧著盯著多媒體,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所謂的思考學習。這樣濫用多媒體的教學,不僅沒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造成學生對老師的陌生感,也使得本應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變成了人與機器之間冷冰冰的對話。長此以往,使得學生無法走近文本,走近作者,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和體驗,使得閱讀難以發揮對學生精神成長的積極引領。
分析多媒體運用失當并非一概否定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不是肯定多媒體在部編本教材中因噎廢食、棄之不用。多媒體作為一種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具有自身的優勢。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在使用上也僅僅是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需要為語文教學服務,語文課堂是絕對不能以多媒體來代替語文的教學常規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