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玨
摘 要:班級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和諧的班級會讓學生受益匪淺。本文從“創”和諧基調,“設”班級和諧目標,“立”班級和諧核心以及“行”班級和諧舉措四個方面闡述筆者創建和諧班集體,使班級成為同學們幸福家園的一些探索和體會。
“教育以人為本”這是筆者班主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理念。學校選聘班主任到班級,旨在對學校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信息并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提供指導和服務。班主任既要起到學校學工處管理工作上傳下達的橋梁作用,又要創造性建設性的對學校的管理理念具有強有力的貫徹協調能力和執行力。如何創建一個“和諧進取、篤志勤學”的班集體,使班級成為學生的心靈家園呢?以下四方面是筆者對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探索。
一、“創”班級和諧基調
1. “指導員”和“協調員”的班主任角色定位。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心靈家園,作為“一家之長”,班主任應該關心這一集體,不以“師道尊嚴”自居,不訓斥、挖苦、諷刺學生。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班主任與學生真誠交流,多理解他們,體會他們,感受他們,做到“誠于嘉許,寬于稱道”,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此,他們更容易建立起對老師的信任和認同感。這一點本班已經初見成效,也為筆者的班主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知己知彼,換位思考”。剛剛步入高職的學生,很多學生一方面,已經很習慣于多年來父母老師的跟班管理,依賴于這樣的照顧和管教,另一方面初次離開父母,迷茫而又彷徨,有時候即以大人自居,覺得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了,然而卻可能處事不當——數個早,晚自習,數個午休,筆者針對某些同學的困惑或想法給予解答和指導,直到她們舒展眉頭,破涕為笑。思想癥結一一打開,學生能夠以學校為家,以班主任為友,和諧班級也就成為幸福家園的保障了。
二、“設”班級和諧目標
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開學以來,筆者結合學校組織的入學教育和講座培訓,對班級情況進行較全面的分析,并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與此同時,深入學生寢室、課堂、班會、團活、與個別學生談心來不斷收集信息,對班級目標進行不斷完善,指導學生制定出自己的目標。從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所為,有所不為”。
2. 不同階段樹立不同目標。使她們能夠“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利用班團活動時間,引導她們暢想自己四年后(畢業時)大家的處境,使之明白要想不會到時候再 “后悔莫及,悔不當初”,現在就應該努力學習;在介紹學校情況及與學生一起學習《學生管理規范》的過程中,幫全體同學樹立向 “校文明班級”“優秀宿舍”“勤奮學習好”奮進的目標;期中考試結束后,筆者分批分組幫她們分析目前的學習狀態,確立可以努力達到的學習和特長發展目標。
三、“立”班級和諧核心
班級和諧與否與班級的“領頭羊”——班團干部有直接的關系,為此,筆者把班團干部的建設工作作為核心來抓。
1. 確立有效的班團干部隊伍。如果說班主任的角色是指導者和協調者的話,班團干部則就是班級里真正的監督者和執行者了。筆者積極參加每次班會、團活,參與到活動中,一方面是了解班級情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觀察班干工作,在實際活動中指導他們的工作,同時大力鼓勵她們,為她們組織各種活動做好強有力的后盾支持和幫助。開學以來,班團干部讓大家首先在有“規矩”知“方圓”的新環境里開心地度過了磨合期。
2. 優化和諧的班團干部。班團干部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久的。不斷優化是班級班團干部擔任的主要原則。
1)班干部由民主選舉產生,并且每學期改選一次。
2)結合學校對班團干部的培訓工作,在每周定期召開的班干、寢室長會議上,筆者與她們共同探討班級工作,明確班團干部地位和意義,提出班團干部發展目標。
3)要求班干每周簡略進行一周書面工作總結,每周在班團干部例會之前上交,從而使筆者的班團干部會議更加有的放矢,也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對每個班團干部工作進行指導和督促。
4)實行“值周班長制”,由上周值周班長工作中認為不是非常合作的同學擔當,給予她權限和責任,根據班級管理條例書面列出扣分和加分情況,如此,大大減輕了班團干部在管理中與被管理的普通同學之間的矛盾,同時讓擔任值周班長的同學進行了切身的換位思考,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對于為班級服務的班團干部她便有了更多的合作和寬容。
5)期中考試過后,結合班級“學風建設”優先的發展戰略,筆者利用各種機會宣傳倡導——“學習”將是班團干部選舉的先決條件,對成績較為滯后的班團干部“施壓”;對成績優先的普通同學鼓勵,讓她們積極表現,增強其他方面的能力鍛煉,為班團干部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日后的班團干部能夠成為在各方面都對班級有率先影響力的群體。
四、“行”班級和諧舉措
1. 強化集體觀念
要讓班級融洽和諧,就必須讓每位學生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所以對于學校的各項集體活動,筆者都會認真的進行動員和總結,如常州市市運會活動等;同時經常會組織一些班級集體活動,比如指導班團干部組織去市博物館、規劃館學習游覽、市福利院參觀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班團干部得到了組織能力的提升,全體同學也在這種輕松、自然的活動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從不同方面了解社會、思考人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完善班級的獎懲機制。
對班級總分,單科分數,以及進步最大的同學大力表揚,設置班級“勤奮學習優勝個人”“單科勤奮學習優勝個人” “班級進步最快優勝個人”榮譽榜,貼照片和個人介紹,在班會中舉行頒獎儀式,給予她們較大的物質獎勵。讓所有同學建立“勤奮學習光榮”的學習觀。同時,對于學習不理想的學生,通過單獨談話、班委工作、同學互幫等方式幫助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
3. 按照CI理論推出班級形象建設的具體措施。
參照企業形象識別理論(CI),從MI(理念識別)、VI(視覺識別)、BI(行為識別)等方面正式推出班級形象建設工程,具體內容包括:
班級形象定位:包括班級理念、宣傳語等;
班級行為定位:課堂行為、師生行為、同學間行為等;
班級環境建設:包括學習環境(教室)、生活環境(寢室)、人文環境(班級風氣)的建設等。
結語:
班級工作內容瑣碎精細,方法不一而足。但將“愛”作基礎,不斷優化“班團”隊伍,用適宜目標引領,讓每位同學能夠在各項活動中“德” “業”雙修。如此,相信,班級走向和諧,師生關系融洽一定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