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要適應新課改教學的要求,做為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識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等諸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而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我個人認為首要的是需要中小學語文教師樹立良好的改革意識,更新教育觀念,從我做起,努力做好小學語文新課程中的教育教學、教學方法及教育角色的轉變,實現教學改革的真正內涵,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任務,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學生。
一、新課改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應該說,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作,其涉及到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評價、目標、內容、師資等一系列的內容,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從2001年國家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工作已經走過了十多個年頭,應該承認改革工作確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和新課改的目標相比仍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突出的問題,經過大量的實際調研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一)大量的教師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在課程理念和角色方面仍然沒有實現轉變。新課程改革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推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依然還有不少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并沒有將學生看做“整體的人”來對待,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績,仍然沒有很好地從原來的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語文教師教學觀念和角色沒有得到徹底扭轉是當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學目標依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一環,在教學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這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進行,從以往單純關注學生語文知識接受到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價值觀、態度等的養成,然而由于傳統教育觀念以及評價方式仍沒有得到很好的扭轉,不少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及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仍然按照傳統語文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教學目標片面狹隘,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價值觀、情感的養成,使得三維的語文教學目標難以有效實現。
(三)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評價依然沒有明顯轉變。新課改要求中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通過語文教學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活的良好態度的養成,同時,在教學評價上也要多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然而當前中小學語文教材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的程度并不高,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教學評價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過多關注學生知識的接受,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素質的培養。
二、加強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較為突出存在的問題,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應該積極尋求轉變,努力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以不斷地向新課改的精神靠攏。
(一) 廣大一線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理念,尤其是要加強對新課改精神的學習,并在實際授課中積極實踐。一線中小學語文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同時也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性因素,其對語文課程改革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方式把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管理者、是簡單的教書匠。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求教師必須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特別是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學,由于面對的是小學生,無論在智力、思維、還是在接受能力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因此教師必須適應經濟、網絡、科技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教學中由主角轉變為學生的指導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大膽讓位,把課堂真正讓給學生。同時還要改變對學生的傳統意識,要遵循教育活動的客觀規律,充分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潛在性和獨立性,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和學習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發展的潛能和性格。因此,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首要的是觀念的更新。
(二)轉變教師角色。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要使自己由一名教師向學者型、研究型教師過渡。要做到如管建剛說的那樣:“不做教書匠”。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防下權威、師長的架子走下講臺,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在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與學生打成一片、交朋友、談心、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其次,未來教育還需要專家型的教師,而不是單純的“教書匠”。因此,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即不是在書齋中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研究。再則,新課程更需要開放型的好教師,一個只會把語文教科書的內容搬到學生頭腦中的教師顯然已經落伍。學校越來越廣泛的同社會、家庭發生各種各樣的內在聯系,學校教育應與現實生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終身教育。
(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快教學評價的改革力度和步伐。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升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緊密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也更能喚起中小學生的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認真選取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提煉合適的教學內容,突出特色;同時要進一步加快教學評價改革的步伐,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習過程以及情感價值觀的養成。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要涉及到語文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就一方面需要廣大教育研究工作者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論研究工作,同時另一方面也需要廣大一線語文教師在實際工作者加強教學反思和教學研究,不斷加強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研究工作,真正推動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前進。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甘肅 定西 74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