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巖 王晶紅
摘要: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專業英語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凸顯,教師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構建合理的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建成一支高效完善的師資隊伍正是本文的著眼點和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專業英語 課程體系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55-02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呈現出極好的趨勢,民辦高校具有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政策靈活等特點,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日益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領域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分支。在民辦高校教學中,英語教學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明顯的,民辦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構成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英語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在新的形勢背景之下,如何順應改革發展需要,使大學英語教學擺脫現有的困境,凸顯出其應用技能及職業輔助的優勢,這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心所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傳統教授性英語課程加速向多元化專業應用類課程(ESP課程)轉化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必然選擇,探索民辦大學專業英語課程體系構建與師資隊伍建設是民辦高校轉型發展時期的重要環節。
一、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現狀與需求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是以基礎英語教學為主,其出發點是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卻缺乏與后續的ESP(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有機銜接,缺乏對學生實際英語運用能力以及職業技能的考核。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基礎英語課程的課時比例仍然遠遠高于應用型課程的比例,這些毫無疑問是嚴重制約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效果,新時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推進的絆腳石,這不僅會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還不利于國家發展對于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需求。由此看來,以簡單的基礎英語教學為重點的大學英語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應該既包括基礎英語的教學,還要結合民辦高校學生各專業的特點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專業英語的教學,充分滿足民辦高校對于培養新形勢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
2015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將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明確了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指南》進一步明確了大學英語要同中學英語銜接,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可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個部分,由此形成相應的三大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由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組成。同時結合民辦高校的自身特點,民辦高校的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社會需求人才為導向。近些年來,諸多學者對中國目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夏紀梅,2002;王守仁,2009;蔡基剛,2012等)。他們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及社會外部環境,將大學英語基礎課程和延伸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雙語教學模式、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及學術類英語延伸教學模式等。但是,他們的研究對象針對的大多是國家重點公辦院校,對于民辦高校借鑒意義甚微。基于此原因,筆者對于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出以下幾點內容。
(一)構建專業英語課程體系
專業英語的課程體系可包括兩個層次:教學安排與教學保障。教學安排包括:課程目標、課時安排和課程內容;教學保障包括:師資、授課方式、教材與評估形式。
(二)加強專業英語隱性課程的建設
隱性課程又被稱為“潛在課程”或“非正規課程”,這一概念1968年由美國學者杰克遜在其書中有所闡述。對于隱性課程的建設可以從建立良好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著手。開展多種校園文化活動、英語廣播站、英語文化、藝術節、英語演講比賽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化所學知識,讓學生沉浸在一個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中。
當今社會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就為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有利契機,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為專業英語教學服務,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專業英語學習的靈活性,學生可隨時隨地觀看教師的微課堂展示等專業英語教學視頻,改善和提高專業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習效果。
(三)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高校專業英語教學的宗旨是培養適應當今社會高速發展需求的應用復合型人才,讓學生通過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完善其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加強其對語言的應用實踐能力。單一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在民辦高校,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才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激勵學生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寓教于樂,擺脫其對語言學習枯燥的印象。
三、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下的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仍存在著師資結構和學歷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合法權益也存在著不被尊重和無保障狀態。這就導致民辦高校教師的流動性大,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筆者通過一系列的調研發現目前國內針對民辦高校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成果尚少,并且研究多從宏觀的視角出發。因此,結合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構建,對民辦高校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善民辦高校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外部環境
結合國家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建立健全民辦高校專業英語教師的社會保障和地位,逐步縮小與公辦院校教師的待遇,為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解決后顧之憂,從根源解決民辦高校專業英語教師流動性大的弊端。
(二)改善學校內部管理
民辦高校應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重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與此同時,大力鼓勵教師從事科研工作,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邀請國內外專家來訪,組織專業英語教師參加相應的講座學習,使其最大限度獲取前沿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三)制定出合理的師資隊伍培訓制度
民辦高校應鼓勵專業英語教師與其所教授的專業教師的交流合作,定期安排專業英語教師去觀摩專業教師的理論課程,加深其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反思,取長補短,尋求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徑,不斷創新,勇于探索,為專業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建設起步較晚,而基于其基礎之上的師資隊伍建設也還不完善,但專業英語的教學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能夠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滿足民辦高校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進而推動其在專業方面的長遠發展。因此,對于民辦高校專業英語課程體系構建與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劉立生,鐘明榮.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J].大江周刊,2013(6).
[2]邱立姝.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2013(2).
[3]李光輝.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優化[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2(3).
[4]陳新民.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