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遠 喻暢
摘要:經濟全球化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它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們應充分認清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找尋出有效的應對策略,以達到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13-02
經濟全球化是21世紀以來的熱門話題,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跨國公司的不斷興起,我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歷史發展潮流。作為當前的現實背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想加強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必須加強對經濟全球化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經濟全球化。
一、經濟全球化的涵義及其特征
(一)經濟全球化的涵義
隨著西方航海大革命的發生,世界逐漸走向全球化趨勢,隨著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國際分工的不斷加強,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依賴性日益提高,形成了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各國的經濟規則也不斷趨于一致,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是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以跨國公司為推動力的世界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歸根到底是一個全球經濟市場化或市場經濟全球化的過程。[1]
(二)經濟全球化的特征
(1)生產的全球化。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而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各國各行業之間的分工協作程度不斷提高,逐漸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一個統一的生產體系,每個國家均在這個世界工廠里扮演各自的角色。由此,在今天我們會發現,某一個商品是在世界各國的團結協作下產生的。
(2)國家間的經濟依存度不斷加強。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不斷深入,資本在國家間不斷流動。這樣也就使得國家間的經濟依存度不斷加強,各國間的經濟關系不斷加深,經濟聯系十分緊密。由此,一個國家的經濟的興衰,將會牽連到多個國家乃至于全世界。
(3)地區發展不平衡日益嚴重。經濟全球化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導致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日益嚴重。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資本流動,隨之而來的壓榨也就變得順理成章。經濟原本就較發達的一些發達國家通過國家間的經濟往來不斷剝削那些原本就較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使他們變成原料的開采地和生產地,這樣不僅不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還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二、經濟全球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在世界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物質環境。而此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用新的科技和平臺去不斷豐富和發展它,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引領作用。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通過經濟全球化促進的經濟增長,有利于積累大量的社會資金,從而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運用充足的資金去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2)經濟全球化增強了國民競爭意識。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競爭意識將直接影響到它的興衰成敗。一個沒有競爭意識的民族就猶如一潭死水,在國際競爭中難以生存下去,更談不上未來的蓬勃發展。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合作,同時也拉近了不同地區間的關系。而之前,世界經濟的聯系并不是十分緊密,每個國家各自發展自身的經濟,長期處于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中,因此,缺乏競爭意識和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雖然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但卻拉大了不同國家間的經濟差距,不同程度地增強了各國之間的競爭,打破了原有穩定的經濟格局。而任何國家,都不想在全球化進程中敗下陣來,反而會不斷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豐富和完善自己。由此,經濟全球化的出現,有利于增強我國國民的競爭意識,從而在面對競爭環境時,不斷推進自身的思想發展,以求在競爭中站穩腳跟。
(3)經濟全球化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經濟全球化的顯著特點是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經濟的增長,但其強大的作用和影響絕對不僅限于經濟領域,而是深刻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多個領域。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加強了我國與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之間的交流,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此外,一些與經濟發展有關的新思想、新理念也逐步被我國發現和接受,如生態文明思想和誠實守信思想等,均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為其重要教育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樣,經濟全球化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和新媒體高速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有效的媒介和方法,創新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二)消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價值觀帶來了沖擊。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身存在著傳承多年的傳統價值觀。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使我國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加強了各種文化和價值觀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此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有意識地將自身價值觀念強加于其他國家,促使各種錯誤社會思潮滲透入我國,不斷影響著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導致西方資本主義崇尚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等價值觀同我國傳統的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價值觀發生激烈的碰撞。一部分意志力薄弱的人便會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和侵害,盲目崇拜西方社會腐朽的生活方式,動搖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以自我為中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社會上便會出現腐敗等不和諧的現象,將不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更不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經濟全球化在為我國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隨著西方文化滲透的加強,給我國傳統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也是我們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2)經濟全球化淡化了國家和民族意識。經濟全球化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社會發展形勢,將世界各個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使世界逐漸走向一個整體。這將使部分國家的主權地位受到威脅,傳統的國家職能變得淡化,國家邊界意識變得模糊,民族意識不斷弱化。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導致我國公民不斷追求西方文明,忽視本國文化,甚至出現對本民族的曲解,產生了民族認同危機。久而久之,將使我國公民的國家和民族意識不斷弱化,不斷沖淡其愛國情懷,將不利于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將直接影響到他投入到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熱忱。因此,我們應清楚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給我國人民的國家和民族意識帶來的負面影響,應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來增強人民的愛國情懷。
(3)經濟全球化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抵御能力。西方資本主義和我國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思想,長期與外來意識形態做斗爭,一直以筑牢意識形態陣地為己任。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輔助下,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不斷侵入我國,不斷沖擊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通過文化滲透,不斷向我國傳播資本主義思想,不斷否定社會主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功績。這樣將動搖了一部分人的思想,削弱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使他們開始懷疑中國共產黨、懷疑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社會主義道路是被歷史證明了的正確道路,而中國共產黨同樣是被歷史證明的帶領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越走越遠的領導者。由此,經濟全球化可以被視為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宣揚其意識形態的跳板,旨在不斷削弱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抵御能力。我們應認清這一點,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抵御外來思潮,堅守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能力。
三、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
(一)與時俱進,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教育內容分為思想品德教育,政治理論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傳統價值觀和主流意識形態帶來了沖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步伐,發揮它的巨大作用。首先,重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由此喚醒人們的意志,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弊端,喚起人們的國家和民族自豪感,增添人們的愛國情懷,更好地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其次,進行傳統價值觀教育,不斷向人民傳授中華傳統價值觀念,用以抵御外來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價值觀念的沖擊。最后,加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我們應加強全球化相關知識教育,拓展人們的全球化視野,使人們更好地了解到全球化以及我們將要面臨的挑戰。由此建立起國家安全防范意識,清醒認識到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全球化將資本主義文化和思想滲透入我國的野心,從而不斷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積極應對挑戰。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成功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關鍵在于教育方法。而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理應改變傳統的枯燥模式,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要由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向滲透式教育轉化。傳統的教育方法是一味的單向灌輸式教育,無法引起人們的興趣,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而滲透式教育則會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生活中,使人們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由重理論輕實踐向重理論更重實踐轉化。以往的教育方法更注重理論灌輸,而忽視了社會實踐的作用。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的巨大作用,使人們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多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和反思理論知識,更好地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最后,重視網絡技術。在網絡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應充分運用互聯網這個載體,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渠道,通過建立相關網站和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網絡道德建設。
(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執行者,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和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旨在打造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2]首先,為了應對外來文化的入侵,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政治素養,才能保證自身不會受到外來思潮的影響,堅守自己的崗位,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次,教育隊伍要具有一定網絡和計算機技術,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運用網絡技術開展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堅守網絡陣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時刻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求在未來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經濟全球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12).
[2]楊萬江.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探索[J].理論探索,2003(9).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