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陽 朱佩群
摘 要:山東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長環境蘊藏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成為我國中藥材資源和生產大省,隨著我國對中藥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為我國中藥材種植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已成為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的重要支柱。本文概述了山東省中草藥種植現狀、中草藥種植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對策和意見。
關鍵詞:中藥材;種植;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28
1 山東省中草藥種植現狀
山東省中草藥資源和品種現狀。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地近黃海,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優越獨特的氣候條件與地理特點,使山東成為我國中草藥資源大省。目前,中藥材消耗中的70%以上來源于人工種植。省內有天然藥材資源1400多種,占全國中藥資源種類的10%以上。20世紀90年代初期,山東省中藥產業快速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省內中藥材種植面積由2萬hm2發展到目前的13.33萬hm2以上,經濟效益可觀。例如:金銀花、桔梗、丹參、黃芩、西洋參、丹皮、銀杏葉、山楂等藥材銷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中草藥種植生產區域與規模情況。山東省中藥材種植是促進山東農業發展的重要對象,其種植前景廣闊,種植面積也由沂蒙山區、膠東半島、菏澤各傳統主產區擴展至其它各個區域,金銀花、山楂、丹參、黃芪、桔梗、徐長卿等優勢特色藥材品種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90%左右。在《山東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確定重點建設中藥材生產區,重點培育金銀花、丹參、桔梗、黃芪等中藥材優良品種20個以上。
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狀況。中藥材生產順應產業發展需求,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山東省已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200余家,形成以中藥材種植、提取、銷售為主業的規模,建立規?;兴幉姆N植基地,通過中藥材GAP現場認證。金銀花、丹參、桔梗、西洋參等中藥材年交易量分別占全國同期同品種交易量的50%以上。
2 中草藥種植產業化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2.1 中草藥種植缺乏技術人才和專業技術指導
因中藥材種植有特定的技術要求,只有嚴格規范生產,才能確保質量的穩定。而一些地區缺少中草藥種植技術人才,種植技術與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田間管理不到位,造成中草藥出現農殘、藥殘、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出現嚴重的品種退化和經濟損失,無法達到 GAP技術規范,制約著中藥的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和可持續性發展。
2.2 中草藥種植產業市場宏觀調控不足
中草藥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未建立規范統一的中藥材市場供求信息平臺,生產、供應、銷售的環節信息不暢通,信息不靈,種植分散,導致一部分藥農在品種選擇和銷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農民市場觀念不強,傳統的種植思想與投資投勞種植理念有沖突,大部分藥農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忽略中藥材產品的特殊性,品種選擇與田間管理上較差,制約了中草藥行業的良性發展,收益不高。
2.3 中草藥種植企業科技研發力量不足
創新資源嚴重不足,再加上一些企業不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導致中草藥的種植方法和中成藥的科技含量過低,創新技術和方法的應用與研究不夠深入,未能全面利用現代化農業的手段。
2.4 中草藥種植產業化水平低
中藥行業未產生經濟拉動力。在管理水平、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上均需要進一步改進,無法引導和帶動當地農村經濟和藥農增收。再加上中草藥種以小農經濟模式或小型種植企業為主,種植比較分散,對市場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產業化水平較低。
3 中藥材發展措施與對策
3.1 健全產業鏈建設
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大深加工與綜合開發力度,衽新的發展模式,增加生產和加工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穩定性和可控性,促進優勢中藥材向最佳種植區域方面集中。
各加工企業應大力提高藥材的利用率,減少浪費,引進先進技術,優化加工工藝,規范化生產傳統產品外,積極開展功能飲品或功能性食品等延伸性產品的研發,提高中草藥產品高附加值,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3.2 實現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實施品牌培育戰略
各地應大力推行中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充分發揮中藥材的種植與資源優勢,加強中藥材的規范化、科技化種植,并加強中藥材品牌意識,突出規范化種植優勢,讓消費者意識到中藥材的重要性,提高中藥材價格競爭優勢,增加經濟效益。
4 結語
各地應鼓勵和引導農民積極種植中藥材,大力支持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抓住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與國家出臺的有利政策的機遇,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因地制宜,制定中草藥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中藥材優勢與特色區域,保障中草藥種植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光國.對中藥材產業現狀和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中醫藥發展論壇,2014(18).
[2]王志民.山東中藥材種植的現狀及其發展[J].科技致富向導,
2014(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