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啟洪 田怡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農技推廣為核心,分析農技推廣的現狀,明確農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提高農機推廣的效率,擴大推廣范圍和推廣深度,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與改革,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對策
隨著“三農”政策的深入,國家和社會加大對農業科技的重視和關注,為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要保證農產品的長期供給,其根本在于農業科技的革新與應用,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滿足農產品的市場供需。對此,要加大對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視力度,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突破資源環境也農業生產的束縛,將先進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為現代化農業的建設和發展形成支撐力量,凸顯出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性與社會性。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技推廣現狀分析
我國近些年加大了農村改革力度,特別是在十九大會議上,強調要充分認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三農”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加快邁進。在全面學習和貫徹十九大精神下,我國農技推廣工作也小有成就,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基礎建設基本完善。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農技推廣基礎建設工作已經基本完整,大多數村鎮已經完成改革任務,形成以縣級農技中心為核心、鄉鎮農技站為先驅、村級服務組織為基礎以及科技應用戶為典型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實行農村公共服務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并在農村金融、保險以及農資供應方面提供全力的支持,使得農機推廣工作獲得較大的效益。除此之外,高校與科研所積極參與到農技推廣中,構建專家團隊、農技推廣人員、經營主體為組織框架的新模式,將農科教與產學研緊緊聯系在一起,獲得顯著的改革成效。
2.明確公益性定位。基層農技推廣為無償服務,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已經被定位在公益性服務,無論是人員工資或是工作經費均是政府撥款,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已經成為全額撥款型事業單位,國家財政支持,為農技推廣工作形成巨大的資金保障,這也是我國農技推廣工作小有成就的因素之一。其中山西省財政為農技推廣機構撥款數額已達到總額60以上;陜西省幾乎所有的農技推廣機構全部納入事業單位行列中……
3.整合公共服務功能。在我國農技推廣工作中,通過對農技推廣體系的創新和改革,建設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先后成立農業、林業、農業機械以及水利等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檢測、動物防疫等服務型機構,這些舉措都大大推進了農技推廣工作,有利于農村改革。
二、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工作職責不明確。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深入,各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開展鄉管鄉用模式,特別是在鄉鎮區分后,弱化了各個機構的公益職能,也造成較多的管理問題。同時,由于鄉鎮編制不足,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多為兼職,除了農技推廣工作之外,還身兼多職,使得農技推廣人員不在崗現象明顯,降低了農技推廣技術的有效性。
2.組織結構不科學。現階段,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內部組織結構存在不科學的情況,農技推廣人員普遍較少 ,還伴隨著年齡大、學歷低等問題,由于農技推廣人員沒有及時更新新知識和新技能,導致知識結構老化。再加上,農村地區條件比較艱苦,福利待遇都不高,無法吸引年輕的、高素質的人才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不利于農技推廣工作綜合水平的提升。
3.經費投入不充足。大多數地區已經將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進行公益性定位,人員支出已經列入財政預算中,但農技推廣工作的綜合經費并沒有納入財政預算中,過于依賴于項目經費,使得農技推廣工作整體投入不足,限制具體工作的開展。
三、農技推廣問題的解決對策
通過上述對農技推廣現狀和問題的分析,為了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性,必須依托于管理、人資以及資金投入等三方面,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基礎條件和物資保障,積極引入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進而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性。
1.理順管理體制,做好服務定位。現階段 ,鄉鎮政府日常工作和承擔事務較為繁重,現有資源較少,站在長遠角度上看,要對農技推廣管理體制進行梳理和完善,落實縣管鄉用管理策略,通過縣級農業部門對各個鄉鎮農技推廣部門直接管理,以垂直管理為主,對鄉鎮各站中的資源進行統一調配和監督,解決以往管理體制中,由于條塊分割所引發的管理堵塞問題。同時,對農技推廣機構進行公益性定位,分割政府公益性農技服務和企業經營性農機服務,強調政府農技服務的主體地位,引導和鼓勵經營性農機服務進行輔助,構建政府職能和市場職能互補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完善各項管理機制。除此之外,要強化農技推廣機構和相關科研學院的密切合作,根據農業生產需要求進行農技服務,提高農技成果的轉化率,進而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
2.明確職能定位,制定建設標準。為了達到農技推廣工作的最佳效果,要進一步明確農技推廣機構的具體職能定位,確定 農技推廣、農產品質量監督、農業污染檢測、農民教育培訓、動植物防疫等綜合服務職能,以此為基礎 ,制定農技推廣機構的建設標準,成立單獨的辦公場地,為農技推廣工作的辦公、培訓、設備使用等奠定基礎 。同時,要將農技推廣人員的工資與各項經費劃分到政府財政預算中,農技推廣人員的實際收入與其他同級機構保持平衡,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準入門檻,制定完善的準入制度,明確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要求與學歷要求,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綜合水平。
3.重視人才引進,提高人員素養。為了提高農技推廣機構內部組織結構的科學性,要重視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從這兩方面入手 ,不斷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綜合素養,進而實現農技推廣工作的最終目標。一方面,政府機構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提高投入比例,改善現有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切實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待遇水平,與當地高校進行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平臺,也為農技推廣機構培養所需人才,增加農技推廣機構的魅力,引來高素質人才的參與。另一方面則是加大培訓力度,強調實際推廣效果,形成業績為導向的職稱考評系統與工作考核系統,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進而保證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農技推廣工作的有效性,要分析農技推廣工作的現狀,明確其中存在的問題,理順管理體制,做好服務定位,明確職能定位,制定建設標準,重視人才引進,提高人員素養,進而達到最佳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芳.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技服務,2017,34(02):180.
[2]鄧飛.基層農技推廣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對策——由農業部2012年“百鄉萬戶”調查所引發的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6,1(02):12-14.
[3]《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研究》課題組.中國農技推廣: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J].管理世界,2014(05):50-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