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廷勇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林業的良好發展,是森林資源的物質基礎,也是生態環境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森林資源管理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生態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并針對如何保證兩者的協調統一,更好的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為了發展經濟而造成森林資源過度利用,導致生態系統失衡。因此,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森林資源的需要也越來越大,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積極發展生態林業,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森林資源管理概述
森林資源是林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森林資源的管理對象是林地、林木、野生動物以及森林環境。森林資源管理貫穿森林培育、保護、利用的全過程,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森林資源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森林資源調查、規劃、森林資源檔案與森林經營方案的制定與審定管理,還包括林地林權,伐區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造林成效評估等,除此之外,還包括調查規劃設計成果的監督與實施,資源稅費收繳及違法處罰等等。
二、森林資源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生物資源,但由于國情和發展狀況,導致森林資源的濫砍濫伐、可用資源的過度開發現象嚴重,在實施《森林資源監督工作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23號)以來,森林資源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規范和保護,各級部門對森林資源管理也日益重視,但生態環境還是相對脆弱,在實施森林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薄弱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木材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為追求短期經濟效益,而選擇生產中小徑木材,雖然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費用,但造成了優質大徑材后續儲備量減少,出現發展斷層,導致林業發展不全不充分。這種以營利為目的的森林資源管理,導致森林內部物種發展不平衡。過度的采伐,也是導致水土的流失原因之一,同時,造成了森林自身防護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使得森立災害發生的幾率大幅增加。
2.政府管理機制不完善,法律規章覆蓋不全
目前政府對森林資源管理的政策沒有完全的做到因地制宜,沒有根據各地區自然、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出臺、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對林業生產投資者也沒有穩定持續的投資管理渠道,直接的導致了林業生產、保護全過程資金鏈斷裂。另外,森林資源管理的順利實施,是離不開法律法規約束的,目前現行森林資源管理所涉及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全的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法分子仍有破壞森林資源的可乘之機。
3.地方森林資源管理技術不當,缺乏科學的總體規劃
目前,在各地方森林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管理技術不當的問題,部分地區在知道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沒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正確對待林業的發展。
三、生態林業的發展和效益
1.生態林業概述
生態林業是指遵守生態經濟學和生態規律的林業學科的統稱,是極大利用自然資源來推動林業發展,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狀態環境的林業生產體系。生態林業的發展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產業,為更好的進行生態林業的綜合發展,就要統籌兼顧、異地制宜。
2.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的發展的關系
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是相輔相成的,要想生態林業更好的發展,就要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要想更好的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就要保證生態林業的良好發展。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習總書記也在倡導保護森林資源,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四、改善森林資源管理的措施
1.著力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環保意識的提高
不僅有利于生態林業的保護,也是民眾素質整體提高的標志,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標準。目前,我國民眾的環境意識還有待增強,需要政府深入群眾大力宣傳,充分發揮機關事業單位、社區、媒體的力量,多多宣傳環境保護的意義。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更要從學校抓起,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潛移默化的滲透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另外要大力推廣綠色用品的使用,幫助民眾樹立科學的環境消費意識,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認識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和意義。
2.完善法律法規,減少對森林資源的利用
要想保證森林資源管理的順利實施,就要在森林管理的過程中有效的利用法律法規的管理,加強法律對森林資源的監管作用,全面禁止濫砍濫伐,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保持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森林公安的職能作用,提升綜合執法能力、規范執法程序、嚴明執法紀律,更好的保護森林資源。
五、生態林業的效益
一般來說,生態林業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分別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三方面效益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又與生態效益緊密的相連、互相滲透,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過多的重視經濟效益,雖然短期內獲利較大,經濟發展迅速,但生態環境卻遭受到破壞,隨后引發的一系列后果,造成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萎靡不振,可以說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并重的;而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又是循環表現的,生態效益表現為自然的狀態,這種狀態形成了自身循環和周圍生態環境的循環,可以說生態效益是社會效益的前提。因此,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要注重三者的統一好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夠支撐林業生態的良好發展,使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效益。
六、結語
在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就是森林資源管理,它對生態林業和人類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類的發展進程中,也占據著不容忽視的地位,要實現生態林業和森林資源管理的有機統一,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就要完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達到森林資源管理和經濟效益的制高點,使其和諧發展、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楊章文,吳金花.關于生態林業發展的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3).
[2]李軍. 對我國生態林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析[J].才智,2016(01).
[3]田寶千. 探析生態林業發展的管理措施[J].農技服務.2015(11).
[4]劉世蒙,代力民,溫遠光,等.面向生態系統服務的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現狀、挑戰與發展 [J].生態學報.20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