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潤楠 姜魯
【摘要】金融服務的歷史較為悠久,并且為人類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的存款不斷增加,在社會保障系統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居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針對這一社會需要,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由于投資與管理技術的落后,使得這一行業存在較多問題。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我國互聯網金融領域得到了更為先進的技術支持。針對這一變化,本文將簡要介紹大數據的特征與應用,并通過分析當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 互聯網金融 風險 對策
一、引言
近代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貨幣政策較為寬松,中產階級大量涌現,城市居民對于資產的保值需求極為強烈。受這一需求的影響,金融服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這一時期的金融服務以投資驅動為主,因此回報率通常較低,而部分高回報率的金融投資通常存在一定風險。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如何運用互聯網工具經營金融投資以減少投資風險,成為了投資人公共關注的問題。
二、大數據的特征與應用
大數據概念是由美國專家與2008年提出的。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信息的數量急速增加,傳統的搜索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用戶的需要。針對這一問題,專家提出了大數據概念,這一概念旨在運用數據提取原則(5v原則或4V原則)通過先進的分析方式將準確真實的數據信息及時地傳輸給用戶。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分析工具逐漸完善。同時,由于云計算與云儲存技術的成熟,使得大數據的使用更為廉價便捷。當下大數據的應用已經對信息產業、零售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1.0時代
在互聯網普及前,傳統的金融服務通常由國有銀行與民間信貸完成。金融企業通過服務網點的建設,增強自身的吸儲能力,再通過穩定的抵押貸款獲得高額的利差。早期的互聯網金融借鑒了這一盈利模式,同時通過互聯網的運用減少了終端網點的投入,并且運用互聯網的傳播效應,減少了企業的廣告投入。這一時期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理論模型并不存在問題,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由于這部分企業多數是民營企業,因此資金并不充足,在信貸的過程中往往通過銀行低息貸款獲得的資金,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互聯網金融的資金鏈極為脆弱。
(二)互聯網金融中的投資風險
傳統互聯網金融的經營過程中,投資風險通常較高。首先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資金主要來源與銀行信貸,因此其利息相對較高,在投資選擇的過程中難以避免地會尋求一些高回報且高風險的項目。同時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較短,投資人的經驗相對有限,使得其投資的成功率受到影響。再有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多數企業的利潤受到影響,這一問題也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三)用戶違約造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兩種,在獲取銀行信貸的同時也向民間進行高息融資,例如余額寶的利率高過銀行的利率。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儲備資金通常較少,并且投資周期較長,因此在大量儲戶違約取款的情況下企業往往面臨較大的困難,如果無法及時提供資金,將會出現儲戶的擠兌效應,使得企業的生存出現重大危機。
(四)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早期階段,企業質量參差不齊,使得行業聲譽受到影響。我國民間長久存在高利貸行為,在傳統的經營中,其規模與影響仍然較小。但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高利貸行業以網絡金融的名義向社會中更多的層面進行了滲透,近年來出現的“大學生裸照”風波,就是這些不良企業造成的問題。同時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由于采用了輕資產模式,因此在投資失敗后往往會選擇破產或逃跑的方式躲避相應的責任,使得儲戶的損失難以的到賠償。
四、運用大數據工具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2.0時代
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逐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由于高新技術蓬勃發展,使得投資風口不斷涌現,眾多風投公司獲得了極高的收益,并帶動了網絡金融企業整體的投資回報率。再有隨著大數據分析系統的逐漸完善,使得投資領域的技術方法更加科學有效,從而提升力網絡金融的投資穩定性。這一階段的互聯網金融已經改變了傳統國有銀行的運行模式,對于金融工具的使用更加先進靈活。
(二)運用大數據分析規避投資風險
傳統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投資決策通常依靠投資經理的個人經驗,這一方式難以做到科學準確,同時其對于經營變量難以做出準確的預計,這一方式使得企業的投資風險通常較高。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階段,投資企業通常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對意向投資項目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通過國際金融周期的預判將投資變量體現在合同之中,這樣的投資方式將有效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
(三)運用大數據系統開展吸儲新模式
傳統的互聯網金融在吸收散戶資金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高利率吸儲,另一種是通過合同規范企業對于資金的使用期。但這兩種方式都難以保證長期穩定的資金供給。針對這一問題,互聯網金融企業可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為散戶提供更靈活的合作方式。例如金融企業可與散戶建立合作關系,將企業的大數據分析系統有償地提供給散戶使用,散戶可自由支配資金的使用,并通過金融企業的組織實現與其他散戶的合作。
(四)運用大數據分析加強監管
在以往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中,存在大量的違法違規行為,但由于其規模較為龐大且手法相對隱秘,使得政府的監管難以有效開展。針對這一問題,有關部門可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完善監管措施。首先政府應當建立金融企業的誠信檔案,并通過評級機制促進企業的誠信意識。同時政府應當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對金融企業的數據進行監控,當其主要數據出現問題時,系統可通過預警提示政府加強監管。再有政府可針對出現問題的金融企業進行托管,通過優質銀行的并購減少散戶的損失。
五、結語
我國傳統的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多風險,首先是由于企業的投資規劃難以做到科學準確,使得企業的投資風險較大。其次由于儲戶的投資極不穩定,使得企業的資金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再有由于部分企業存在違法行為,使得行業的整體聲譽受到影響。針對這些問題互聯網金融企業與政府相關部門可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減少企業經營風險,并對不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從而促使這一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飛,張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數據驅動與模式衍變[J].財經科學,2016(06):12-22.
[2]杜永紅.大數據下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7):70-75.
[3]吳昭華.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J].電子世界,2014(05):192-193.
作者簡介:姜魯(1990-),男,漢族,山東財經大學MBA學院碩士在讀;扈潤楠(1990-),女,漢族,山東財經大學MBA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會、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