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關系到學生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越來越受關注,但目前的整體水平偏低,還有很多不足需改善。本文圍繞高校思政管理,從觀念和模式的轉變、課堂和師生素質、資源整合、管理多元化等幾方面加以分析,給出了一些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校思政管理 創新 綜合素質
一、轉變觀念,更新思政管理模式
素質教育在國內已實行有一段時間,傳統的思政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應當及時轉變。在過去的教育管理中,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動地位,學生較為被動,面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常常興趣淡薄,長期如此,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今,人本理念被提出,逐漸成為了現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對高校思政教育而言,以人為本非常重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有用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校風學風是從大局著眼,只有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不喜歡教師而放棄課程,所以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很關鍵。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作用,強調平等,尤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完善課堂,提高師生綜合素質
就當前國內高校的思政教育而言,課堂仍然是主陣地,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教學質量。隨著時事變化無端,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在更新,但思政教育依舊應以課堂為主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塑造和諧民主的氛圍,由教師當面講授相關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提高自身素質。在黨的領導下,逐步形成穩重成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打好思政政治基礎,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結合具體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今相繼出現許多新方法,對提升課堂效率大有裨益,教師應及時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并能夠靈活運用。比如案例分析法,結合時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從中獲得啟發,掌握涉及到的理論內容。小組合作法也有著廣泛應用,多以小組討論為主,圍繞某一焦點話題進行討論,或者圍繞某一項目,明確劃分各自職責,既鍛煉個人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新教育形勢對教師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教師和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的直接負責人,應當端正品行,樹立榜樣,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爭取進入優秀教師隊伍。學校要予以嚴格要求,按照專業水平對其進行考核評價,必須持證入崗,且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入職后定期開展考核,考核結果與其薪酬福利掛鉤,并施行獎懲制度,以調動教師和輔導員的積極性。定期組織教師交流,分享心得,或參加學術討論會,學習經驗。
思政管理涉及政治、心理、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現代教育也很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打造優秀師資隊伍的同時,還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首先要找準政治立場,尤其是黨員,必須學習黨的先進經驗,維護黨的聲譽,深入學習相關理論,優化學生黨支部結構,多開展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是思政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當前環境復雜多變,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影響極大,但在外部環境作用下,容易發生改變,所以學校要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此外,還要注重人文精神、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鍛煉和培養。
三、整合資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在思政管理工作中,應當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使其為思政教育服務,取得更好效果。思政管理與時政密不可分,大到世界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出臺,小到學校建設的完善,學生能力的鍛煉,都在不斷變化。當然,傳統教學的理論部分作為指導,應當繼續采用,比如《毛澤東思想》、《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校思政的核心課程,較為全面地涉及到國情、政策、三觀教育等,作為思政管理的指導理論,在很多學生眼中卻顯得枯燥乏味,因此而喪失興趣。這就要求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將課堂生活化,圍繞社會焦點進行討論,在了解時政資訊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其獨立思考能力。
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弘揚的精華,習近平主席也提出振興中華,實現偉大復興。這就要求在關注時事之際,還要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想,但我國傳統思想也有值得借鑒之處,教育工作者可將此作為一個新方向深入探究。此外,藝術教育資源對思政管理工作也有幫助。藝術強調對美的追求,這與思政管理的本質相一致,具體可體現為將音樂、影視等形式應用到課堂中。
環境對思政管理的影響不必多言,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如何,從其校風可加以推測。大學生在校園的時間最長,應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環境,為思政管理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比如,校訓中強調愛國、誠信、創新;借助宣傳欄、校報等形式宣傳思政知識;經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理論相結合,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和展示自己的平臺。
四、跟緊時代,運用多元管理手段
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了諸多方便,相應的新方法、新手段開始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高校思政管理也要跟緊時代,深化信息化教學,發揮網絡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多媒體講授理論課程,網絡教育資源豐富,且教學形式多樣,教師可通過圖文展示、影視播放等途徑,吸引學生興趣,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
教師可借助網絡與學生交流,比如以網友的身份與學生平等溝通,全面了解當下高校學生的交流方式和思想觀念,及時調整策略。開設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既能作為宣傳平臺,引導學生學習,又能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避免誤入歧途。另外,微課程、翻轉課堂等新方法的應用越來越多,思政管理者都應嘗試。須注意的是,網絡多媒體是把雙刃劍,除了諸多優勢,也可能會因為負面新聞危害學生,所以要客觀看待,合理使用。
五、結束語
總之,思政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點內容,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針對當下存在的問題,應深入分析原因,及時采取應對之策。樹立創新意識,結合時代特點,把握社會變化、教育變化的細節,不斷提高思政管理水平,培養輸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芳琳.芻議高校學生思政管理的創新策略[J].人力資源管理,2017,24(12):194.
[2]周喜英.高校學生思政工作才創新芻議——基于網絡倫理視角的分析[J].網絡財富,2010,7(13):18-20.
[3]劉輝.淺談當下高校創新學生思政管理的策略[J].時代報告,2015,18(12):315.
[4]劉宗群.淺談加大高校思政的教育與學生的管理[J].讀天下,2016,25(20):69.
作者簡介:白云慶(1979-),男,河南南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