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鈺穎
摘 要 隨著當前社會新媒體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再加之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給予了電視廣播事業以巨大的沖擊。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積極面對挑戰,促進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大趨勢。文章就以當前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做出簡要的分析,以便讓廣播電視轉型之路走得更快更穩,如何在傳統的電視媒體道路下尋求一條創新之路,是當前轉型階段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轉型;融合;電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1-0045-02
現代新媒體的發展,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方式,而傳統的傳媒方式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如何面對競爭,如何實現高效的融合,實現媒體的長久發展,就需要我們進行積極的創新,開啟一條新的轉型之路。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廣播電視也要適應這樣的局勢變化,做出適當的改變,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加速的融合。在電影、互聯網等方面進行重點融合。加快技術和內容的快速融合,在形式技術方面加強聯系。
1 當前傳統電視媒體中出現的問題
1.1 傳統電視媒體的局限
作為最開始的傳播媒體,電視媒體由剛開始的快速發展,到現在的發展緩慢,說明電視媒體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首先,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傳播途徑,但是本身又承擔著國家教育和宣傳的功能,有著很大的局限,所以不能很好的進行創新發展內容。另一方面,電視媒體其特有的嚴肅性,決定了他的播放模式固有化,也導致他的內容可能會和社會脫節。然后新一輩由于接觸了更接地氣的其他形式的節目,更喜歡和這樣大眾式的交流方式,這就導致了電視媒體難以發展。其次,他們的盈利方式也局限了他們的發展,電視媒體除了本身的節目,一些甚至要靠廣告來收取費用,而新媒體的運行方式,往往是靠有才華的主持人得其他方式來相對輕易的獲得資金,這樣的循環,也會在另一個層面導致電視媒體的人才流失,這樣就會進一步導致傳統媒介發生局限。
1.2 觀看的媒體的群體改變
電視和新媒體的融合困難其主要原因就是群眾的不同,其主要觀眾的改變導致其對媒體的需求發生改變。群眾對信息的需求也從最開始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選擇,他們更傾向于追求節省時間和消息的靈通性。而科學技術作為這一理想實現的基本媒介,為群眾的需求提供了基礎。在現代的新媒體帶領下海量餓的信息快速的被分享,一些群眾享受于新媒體下的自由分享。新媒體的出現,使信息分享的終端體驗得到提升。群眾作為媒體傳播的中心關鍵,只有他們有所反饋和表示接受,一次的傳播行為才算完成。如今,人們已經習慣用新媒體來進行交易,社交,瀏覽新聞和視頻。而傳統媒介對一件事件的報告相對滯后,一篇正常的新聞往往需要制作,采集,編輯等過程,才算能播出一條新聞,如播出一條新聞,傳統媒介可能會通過相對長的時間,而新媒體則可能通過微信微博,滾動屏幕等形式進行播放,全方位的播放實際情況,這樣觀眾不僅僅能夠及時的了解新聞,也能夠更加全面了解事件發生的實際情況。
1.3 傳統電視媒體的創新性差
傳統傳媒除了自己本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另外一個方面,傳統傳媒在創新方面相對落后。其體現的主要方面是模仿外國版權的現象嚴重,自我創新意識缺乏。比如,我國大多數的綜藝節目都是借鑒國外的節目形式,例如《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我是大明星》等。除了大體的輪廓相似,連細節也一模一樣,這些都說明媒體沒有進行任何的創新。只有轉變模式,積極的進行創新,才能真正的進步。
2 電視和新媒體融合的轉型表現
2.1 電視與新媒體的共同合作,轉變傳播途徑
要實現電視和新媒體的轉型融合發展,就要求兩者之間進行廣泛的合作,比如:共同合作進行創辦網站,這樣一個具有雙方優點的網站。必然會受到觀眾的廣泛喜愛。這樣有影響力的網站在從前就出現過,比如在2009年創辦的新浪河南網,其合作雙方就是電視和新媒體,現在的影響力也非同一般。或則電視和新媒體可以進行一次合辦合同,利用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和新媒體的傳播力來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反響,這樣不僅可以利用雙方的優點,也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另一方面,雙方也可以交換利用對方的平臺,廣播電視節目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廣泛傳播性,如:公共號,微博等形式在網絡上進行大力的宣傳,吸引人們的視線,吸引更多觀眾。或兩者將內容共做,利用一方的傳播性和另一方權威性,以達到雙方的共贏。最后,兩者也可以拉攏其他的外援,比如電信等機構來壯大隊伍,利用自身優勢,實現傳播的雙贏性。
2.2 利用品牌優勢,精細內容
廣播等傳統的媒體形式雖然傳播力不強,在新媒體面前顯得并不靈活,在另一方面,傳統的傳媒方式還是有本身固有的優點,其權威性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其信息的可信度一直被人民信賴,這一點是任何媒體都無法代替的。新媒體的發展一方面發展了社會的傳媒力量,另一方面,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還是擔任著國家輿論方向的作用,這一點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更為重要。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也在另一方面導致了信息的質量魚目混雜,缺乏篩選性。根據這個現象,我們就要利用傳統媒體的權威優勢,將傳播的內容做的更加吸引群眾。比如:山西的新聞聯播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大會期間。積極的進行創新和改變,發揮自己的權威性,對報告的形式內容和方法手段進行了大部分的創新。在大會的報告中,山西的新聞采訪一改平時嚴肅的氛圍,把話筒對準了路邊的老百姓,用現實的手法來進行報告。從而讓大會的報告變得引人入勝,很好的應對了新媒體的沖擊,豐富了報告的內容,做出了對傳統媒體的突破。另外精細內容的一部分分為要注重的體驗,加強互動,很多節目都是單一的,只有做到人人都是參與者的情況下,才能讓觀眾真正的和節目產生聯系,只有關注人民的想法,才能抓住觀眾的心。比如在山西的新聞聯播中,形式轉變成關注人們的需求,積極的與人們互動,不僅僅增加了節目的可觀看性,還增加了自身的權威性。最后,獲得政府等工作的幫助,形成積極的輿論氛圍,才能夠真正的發生融合。這就要求中央臺要打好主旋律,堅持傳播正能量,傳播精品,樹立大局意識。做好自身的新聞工作,積極的向上學習,樹立權威性,關注百姓的身邊事。另外,傳統媒介要有精品意識,爭取每一個節目都是精品。在這個大眾傳媒的時期,一個傳媒機構只有不斷的進步,滿足群眾的心理需求,才能在信息化的時代站住腳。因此,在縣級的電視臺中,就要注意打出自己縣級特色,結合本地的風土人情,從而創造出受觀眾喜歡的節目。比如在大安廣播電視臺的策劃中,結合了當地的特色,增加了《百姓說事》《知大安》等節目,深受觀眾的喜歡,這就是進行精細活動的一個成功例子。
2.3 積極進行創新創建
在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想適應社會的發展,只有積極的尋求方法進一步的進行融合,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比如:一檔湖南衛視的節目,用微信,微博等多種形式進行推廣。運用一屏互動,信息云平臺等多種形式進行,最后通過跨專業等方法進行資源的豐富。要充分發揮融合的作用,就要積極實踐,進行創新。如在城市快報的主持中,主持人就將這種方式運用到實際的評論中,在微信電話等方式,與觀眾拉近了距離,從而提高了收聽率。新興技術的發展也為雙方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融合的前期,可以運用互聯網,云計算等方式,充分運用到多媒體的傳播中,使產出流程更加順利,使其更加智能化。另外一個方面,創新業務流程,以云計算為基礎,讓互聯網發揮作用,使融合更加富有彈性。在服務的對象上,努力把人民的娛樂模式轉變為智能手機,其優點是能隨時隨地便捷的使用,所以只有創新用戶的終極使用工具,才能真正的聚攏人氣。目前,不少媒體改變了傳播模式,但還是沒有形成良好的競爭模式。一些機構提出要求,要根據產業的發展去改變,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盡量的以多種形式去增加資源。如:濱海的新媒體中心,借助新媒體的方式組織才藝表演大賽,春晚等節目,利用QQ、微信等形式來進行互動,增加消息傳播的速度,從而促進媒體新聞的傳播性。
3 結論
總之,在當前的新媒體的環境下,我們不能夠再抱著傳統思想不變,必須尋找新的辦法發展媒體的道路。現在,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然而這樣的融合度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更一步的發展他們各自的優勢,促進他們的交流融合,使媒體的發展做到真正的長久進步。
參考文獻
[1]于小玲.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創新之路探索[J].新聞與傳媒,2017(16).
[2]郭強.淺析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發展[J].烏魯木齊人民廣播電臺,2017(7).
[3]張思敏.新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的戰略轉型[J].山西大學,2014(14):266.
[4]柳玉琳,黃婷婷.新、老媒體融合的關鍵障礙:“媒體權威”[J].安徽財經大學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2016(17):284.
[5]徐超.推進融合與創新 地市級媒體在機遇中尋求新發展[J].嘉興廣播電視報社,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