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動畫的發展對于國內外動畫愛好者來說一直都是一大遺憾。1956年上海美術制片廠的成立使國漫有了一個一個大跨步的開端,其融合中國水墨、神話故事的動畫風格塑造了中國動畫特有的形象,可以說每部都是動畫史上的經典。而后在各種因素的沖擊下中國動畫的發展不盡人意,20世紀末中國動畫市場開始恢復。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中國動畫風格的轉型。21世紀的國內動畫市場全面復蘇,國漫從各方面也開始有了突破。本文通過對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動畫風格的對比及個例分析來概述當今中國動畫風格的形成。
關鍵詞:中國動畫 動畫風格 轉型 對比
中國動畫從最早的(1926)《舒振華文打字機》動畫短片的公映到現在已有90多年的歷史。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造一直在追求“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中前進。其動畫從《鐵扇公主》、《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到《哪吒腦?!?、《三個和尚》無一不是中國動畫史上的經典,其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樣式形成了當時的“中國動畫學派”,使中國動畫在當時的動畫界占有一席之地。而隨著“十年動亂”的開始,導致技術的落后加之后來日本、歐美動畫的飛速發展使中國動畫逐漸落入發展緩慢甚至止步不前的尷尬局面。直到1999年《寶蓮燈》的上映才扭轉國漫停滯的局面。但是奇怪的是,即使是在條件艱苦技術落后的年代,萬氏兄弟依然創作出了《鐵扇公主》這樣的經典片子,而在當今和平年代即使是2007創票房神話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也只能說是市場成功的案例。與老一輩的經典片子相比更是少了份精細。
中國現代動畫的發展過于注重之前缺失的市場因素,導致中國動畫特色的缺失,在盲目的向日、美、歐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初衷,包括人物形象、內容、寓意等。為什么中國兒童看的動畫就一定是帶有說教意味的,人物形象呆滯的,表情夸張的,包括青少年階段的動畫形象,相當保守,從社會發展來說,就說國漫在探索中也不是全部外化,其中有《我為歌狂》、《秦時明月》系列動畫等,也是在大多數只關注市場經濟的現代動畫中尋求中國特色的倔強國漫。國漫在大多數成年人眼里是幼稚化、低齡化的代名詞。而現代中國九零后出生的一代印象深刻的動畫從日本的《哆唻A夢》、《名偵探柯南》、《海賊王》到宮崎駿、新海誠、細田守的系列動畫。到美國的《米老鼠》、《辛普森一家》、《神偷奶爸》、《怪物史萊克》、《忍者神龜》等都是不僅限于少年兒童階段的動畫。這說明限制中國動畫發展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傳統思想的制約。這說明創意老化、思想頑固也是中國動畫發展中局限的一大原因,這與中國人內斂的性格有關。中國動畫跟不上現代青少年大腦發育的速度這可以說是中國動畫發展的詬病。中國動畫在不斷的探索中前行。
美國有許多長壽的百集動畫如《辛普森一家》、《南方公園》、《Futurama》。首先他們所面向的觀眾不只是兒童,其次其詼諧,諷刺的定位在中國動畫中是不太可能出現的。這里以火遍全球的《辛普森一家》為例?!缎疗丈患摇房梢哉f是美國最長壽的動畫系列,從開播到現在播出了二十一季且還在更新中。其集劇情背景一直跟隨時代而變化,以情景喜劇為其基本定位,以其既有思想性又極具娛樂性的風格成為美國電視劇的不老神話。不僅是動畫,幸普森一家的形象也一直是藝術時尚界的寵兒,他的衍生品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物難求。這與其編劇與時俱進的觀念有關,故事以辛普森一家春田鎮為背景,有中年、青年、幼兒其人物涉及社會整個范圍,至今為止辛普森一家客串了上百位名人,每個人物、社會顯現等細節刻畫精致,即使有很多笑點出自美國本土,也阻止不了其全球粉絲的熱愛。即使沒有看過《辛普森一家》的人也看到過模仿披頭士走在斑馬線上的辛普森家族,雖說即使神劇也有走下神壇的時候,但是不得不說《辛普森一家》不管是人物形象還是故事情節都堅持與時俱進、跟隨大眾的審美。是值得中國動畫人去學習的。
中國動畫的發展有很多局限性。90年代的動畫素材大多是圍繞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展開,注重的是對少兒的教育意義,說起《大鬧天宮》、《阿凡提的故事》、《三個和尚》等都是中國動畫中的經典,但中國動畫在后來的發展中沒有延續下去反而都為素材老套、技術落后的、盲目跟風所詬病。 21世紀的中國動畫開始了其探索轉折發展之路?!懂嫿芬呀浭强诒H豐的系列動畫,技術早已不是影響中國動畫發展的因素,且其衍生游戲在市場上尤其叫座,其以中國古老年代為背景講述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但是人物形象卻更偏向日風,不能承建設民族動畫之重。所以說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產業才是重中之重,只能說這是中國動畫想要翻身的必經之路。還有這兩年在大眾期盼中上映的《大魚海棠》、《大圣歸來》、《大護法》、等盡管終有不足。但其卻擺脫了國漫缺失民族原創性、素材老套等老毛病,已是中國動畫探索上的一大進步。
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是中國動畫人的又一良心之作《元日》、《相思》、《游子吟》、《飲湖上初晴后雨》每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沒有常用的華麗的技術,以中國古詩詞的內容為背景,精細刻畫聯、服裝、場景等細節讓觀者感受到內斂、唯美的中國風。唱詩班系列出現在這個年代,恰到好處。如果唱詩班是在90年代中期出現,那他一定會被貼上頑固不化的標簽。但是他出現在這樣一個需要利用傳統讓國漫找回初心的年代,中國動畫在經歷了日本、歐美動畫的沖擊后,一直處于學習西方、日本動漫避開傳統素材形式的階段,日本式的大眼睛、美國式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似乎充滿了青年人的視覺。在經歷了這樣漫長的過程之后當今中國動畫形成了這樣融合高端技術與中國傳統的國漫風格。
中國動畫市場已開始全面復蘇,內容素材也不再只是局限于傳統,可以是游戲,漫畫改編,可以是各個產業相互滲透。動畫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后起之秀,即將走向輝煌與繁榮。
作者簡介
李英男(1991.08.01—),女,學歷:碩士研究生,學生,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