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和創新教育元素有機融合背景下,聾啞學生的思維品德教育教學工作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迎合社會的全能型人才需求,聾啞學校紛紛進行了思想品德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采用先進教學方法,針對性教學手段,不斷啟發聾啞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聾啞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同時出發,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教學方案,進而開創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全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時代教育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聾校學校 思想品德 教育教學 策略 研究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聾啞學生作為一群特殊的教育群體,在基礎教育環節受到了教師們的重點關注。一名優秀的教學工作者,應具備一定的全局意識與創新精神,立足于新課程、服務于新課標,全方位、多角度融合先進思想,開拓學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對于聾啞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是十分有利的。那么如何實現聾啞學生思想品德的優質教育呢?筆者憑借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簡要總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調整提供些許幫助。
一、創設和諧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渲染與熏陶,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深化對道德觀念的特殊理解,優質完成階段性的成長任務。情境創設務必新穎,只有達到趣味元素的充分融合,課堂教學效果才會更加顯著。思想品德教學導入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樂趣、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期,教師根據學生的主體需求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投身于知識海洋,這種形式的情景教學是有效的。比如,利用漫畫、小品、實物表演、語言描繪等方式,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教學素材,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中掌握到更多的學習技巧,以便直觀理解抽象內容,最終實現理論知識的學以致用。
二、關注學生生活,強化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不僅要關注聾啞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關注聾啞學生的生活情況。將教學的側重點始終放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將會使聾啞學生受益終身。其中,聾啞學生生活習慣的強化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進行。首先,實行一日檢查制度。如安排指導員進行班級衛生檢查、宿舍衛生檢查等,每周或每半月綜合評比一次,選出“班級文明之星”“宿舍衛生標兵”“優秀寢室”,使學生能夠從點滴小事做起,真正成為一名高素質的時代人才。其次,組織技能比賽活動。如周記比賽、口算比賽、穿衣計時比賽等,對優勝小組及同學進行獎勵,借此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使學生在和諧氛圍中真正實現身心的快樂成長。多種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現代化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組織社會活動,體驗特殊教育關懷
聾啞學生心理壓力過大,所以他們渴望在活動中放飛自我,教師要利用教學活動的生動特征,使聾啞學生能夠主動融入集體,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順利實現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性化、關懷化。
第一,組織聾啞學生的特殊關愛活動。住校學生脫離了家庭關懷,心理問題往往過于嚴重,因此學??梢栽O立多媒體教室,開闊學生的視野范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在多媒體教室中公開播放社會熱點事件,要去學生在作業中完成不同觀點的闡述,既端正了學生的道德思想,又達到了優質的教學效果。
第二,開設多種娛樂教室。如開設圖書館,為學生提供更多種類的課外讀物;開設體育活動室,使學生充分釋放心理壓力與學習壓力;開設放映室,定期播放一些教育價值相對較高、愛國主義色彩尤為突出的影片,使學生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有助于學生走上身心健康成長之路。
第三,組織社會性質的服務活動。如在兒童節、助殘日、國慶節等重大節日中,與社會愛心機構組織聯誼活動,使聾啞學生體會到社會的關愛,從而主動融入社會,順利消除那些不良的生活態度。
第四,鼓勵聾啞學生獻出愛心。如經常性組織聾啞學生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關注孤寡老人、看望福利院兒童、社會公益活動等,使聾啞學生在“我為人人”傳統美德思想的感染下,學會感恩于社會,服務于生活。
四、結語
總而言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通過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使聾啞學生真正體會到社會的多方關愛,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讓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活動成為聾啞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快樂源泉,進而真正展現出特殊教育的最高價值。
參考文獻:
[1]吉如.聾啞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6,(30).
[2]徐亞琴.淺談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J].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5,(08).
[3]李伯文.聾啞學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J].教育,2016,(15).
[4]洪振治.巧妙根據聾啞學生特殊認知特點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J].教師,2015,(11).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