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次生
摘 要: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創立與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我們國家的精神支柱。語言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目前,小學教科書中包含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聚集著中華民族成千上萬年的文化精神積累,小學教育是個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區域,因此我校通過文化感染,培養學生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品味,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質。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教育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中國人民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物質基礎不斷變好,生活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現代人的意識中逐漸被削弱。正是缺乏傳統文化和教育,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不良習慣。他們對父母過分依賴,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缺乏勞動習慣,一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過度,反復無常和傲慢,不珍惜勞動的成果。結果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所以我校從讓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著手。
建設書香校園,讓書籍布滿校園,使經典滋潤學生童年。建設學校文化立體感,豐富文化底蘊,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促進學校今后的發展,那么,國學教育的實施是學校發展和建設學校校園的需要。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與搖籃。學校以優秀的學生而自豪而且只有繼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校才有生存空間,學校就會成長。英國哲學家笛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閱讀是生命的明亮之光,是建設學生精神家園的唯一途徑。在建立學校校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使用豐富的傳統文化書籍,并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一所真正優秀的學校必須是豐富的文化土壤,它不僅用他們多年積累的獨特的文化激勵、感染、培養人,而且還要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傳遞中華文明,并且在這樣的土壤文化中長大的學生將成為一個優秀的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傳統文化進入課堂
傳統的文化典籍和思想使人們的思想內涵更加豐富,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就從中體現出來了!學生需要加強道德教育,增強道德和自我修養,同時學習文化課程,在形成他們的個性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切,都要從小做起,從娃娃抓起!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有良好的品質應該是從小培養,俗話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加強孩子的道德修養,還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同時,還可寓教于樂,這樣,可以緩解孩子學習的壓力,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更加放松,尤其是傳統文化中的傳統典籍,更是以其特點傳遞著偉大的思想,貫穿中華文明史幾千年的歷史。
我校的校園文化教育有《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經典作品,學校每天都會組織這些經典作品的誦讀活動。
這些作品對于小學生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習俗,以及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都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小學生的記憶和思維特點,易于識記,朗朗上口,結合具體實際,易于操作。
二、蒙學教育很重要
小學時段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特別重要,這一時段的孩子還沒有成熟,是人格培養和習慣行為養成的重要時期,對他們要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來進行教育才會更有效果。中國傳統蒙學教育有悠久的歷史,是指對5到15歲的少年兒童進行兒童啟蒙教育,中國傳統蒙學教育主張在兒童性情未定之時和心智初開之際,就施以正當的教育,以培育兒童的品德,啟迪兒童的智慧。在塑造青少年人格品質和精神家園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經驗和實作方法值得借鑒。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利用晨誦晚背的時間背誦這些古文,蒙學教材也種類繁多,流傳比較廣泛的蒙學教材主要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千家詩》《童蒙須知》等,這些蒙學教材,不僅將天文地理、生活生產、歷史人物﹑人情世故﹑成語典故、文化知識融為一體,將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需知識幾乎全部包括其中,而且用詞簡練,讀起來既押韻又富于節奏感,很容易背誦,但其中做人做事的道理,需要一輩子來學習和體會。
三、營造良好校園氛圍
一個學校的文化氛圍可以讓人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心靈的陶冶和熏陶。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精髓,具有特殊的作用與價值,對于保持人的高尚道德精神,維系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誦讀文化經典
誦千古美文,做儒雅少年。孩子們走進了中華經典詩文,走進了體現具有自我個性的閱讀世界,溝通體驗,用民族精神與美德感染自己。我校每年舉辦讀書節,開展誦讀活動,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
傳統優良文化是國家的根,一個國家沒有根是走不遠的,為了讓學生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粹,學校把《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百家姓》等名詩名篇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把這一獨特優美,思想古樸、典雅,簡單易學、極具民族特點的古代書籍帶進學校課堂。使學生在浸染高品位的精神氛圍中,自信得到樹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潤,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五、結束語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這些優良的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把這種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在學校教學中加強優良傳統文化教學分量,將其蘊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從我校三年以來的實際實踐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營養,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了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董麗.淺析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J].文教資料,2011(11):94-96.
[2]楊智敏.論新時期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若干問題[J].學術探索,2005(6):142-144.
[3]王和勛.淺談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現狀[J].課程教育研究,2014(16):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