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雨 張利平
摘要: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中一個特有的空間地段,它是由城市到水域而形成的過渡空間。它的景觀設計所反映的是城市和和水的關系,是樹立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要素可分為綠化、交通、護岸、休閑廣場和建筑小品幾方面,還要考慮到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城市特色。
關鍵詞:濱水空間;開放;親水;連續;文化
1.塑造水域空間的開放性
城市濱水廣場為城市居民與游客提供了親水環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覽場所,對于濱水空間的設計應本著開放性原則。
(1)濱水綠化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多地擴大沿河綠地,形成連續性綠化帶,以良好的綠色空間,優化環境景觀質量,體現濱水空間的新形象,在綠化種類上,應發展豐富的、多層次的綠化體系,植物配置中多以草本、灌木、喬木為主體,形成高低錯落,層次有致,以增強濱水綠化空間的層次感,使完整連續的濱水綠帶既有統一的整體面貌,又有層次分明,富有變化的節奏感,增強濱水空間的視覺效果。
(2)在進行綠化設計時,應重視當地鄉土植物,利用場地條件種植多樣的植物,注重展現層次變化、質感變化、色彩變化、季節變化、圖案變化等,以適應城市氣候環境和城市特點。
(3)城市濱水區的綠化應盡量采用自然化布局。對綠化植物的選擇應以耐水濕植物和地方性的觀賞植物為主,對植物的搭配要求如地被、花草、低矮灌叢與高大樹木的層次和組合,應盡量符合濱水區自然植被群落的結構,避免采用幾何式的造園綠化方式。
2增強水域景觀的可達性與親水性
濱水廣場設計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務于城市公眾的日常游憩休閑活動,可達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間公眾的參與性低。在濱水廣場的設計中應當重視和增強水域景觀的可達性與親水性,促進市民與自然之間的良好交流。
在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中,休閑廣場和建筑小品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適當的位置建設合適的休閑廣場或建筑小品,有時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景觀"其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個方面:
(1)提供觀景平臺。觀景首先要有適當的觀景點,濱水設置的亭、榭、廊、雕塑等建筑小品,水邊的親水步道、平臺、橋頭、濱水建筑物等,都可以供游人欣賞水面景色"其中既有靜態觀景點(如平臺、親水步道等),又有動態觀景點(如人、車、船等)"同時還可分為高層次、中層次、低層次觀景點,相互穿插,給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觀景場所,產生人景交融的濱水景觀"如每隔一段河岸就設有半圓的親水平臺。
(2)營造適宜的空間環境和健身環境。在濱水公共綠地空間,設計按照人體行為工程學原理,安排多種健身設施與器具,創造休閑健身空間環境,游步道寬度可定為1.2~1.5m,以便兩個人相向步行,能輕松地在林蔭下漫步,路面鋪裝應平坦,盡量在臨水面安排鋪裝廣場,設置較舒適的座椅,讓人近水觀賞,游賞水景。
3打造交通活動的連續性
良好的交通連續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廣場進行游憩休閑活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證了游賞者可以欣賞到變化豐富的濱水景觀,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們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相對隔離的狀態,增進了市民之間的交往活動。濱水交通設計的目標要結合濱水空間的實際狀況,把道路交通、公交交通及站點、步行交通、水上交通及碼頭有機地結合組織起來,盡量減少和控制“路夾河”的局面,加強水體與周邊的綠地、服務性設施之間的聯系,使市民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在進行濱水交通設計時,應注意步行系統和車型系統方案設計。
4彰顯水域景觀的文化性
城市濱水區域對于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和傳承作用。對城市濱水廣場景觀的規劃設計,應該重視傳統區域文化的獨特作用,將當代文化與傳統本土文化相結合,能夠勾起人們對于本地文化的懷念與自豪,使得人們在游賞過程中視覺體驗與精神追求的雙重追求。
5城市濱水景觀還要有自己特色和主題
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必須考慮到生態效應、美學效應、社會效應和藝術品位等方面的綜合,做到人與大自然,城市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在景觀的設計和序列組織中,應突出自然風光帶、歷史風光帶、生態風光帶、人文風光帶的主題,突出不同主題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體的景觀環境,使人得到不斷變化的空間感受。
濱水空間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觀要素,在生態層面上,城市濱水區的自然因素使得人與環境間達到和諧、平衡的發展;在經濟層面上,城市濱水區具有高品質的游憩、旅游的資源潛質;在社會層面上,城市濱水區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為各種社會活動提供了舞臺;在都市形態層面上,城市濱水區對于一個城市整體感知意義重大"每一個建筑設計師都應該充分發揮創意和靈感,設計出和諧優美而又獨具特色的濱水景觀。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M].北京:中國工業建筑出版社,1999.
[2]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工業建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