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 要:視障孩子常年住校,除了按照課程規劃規定的科目上課,仍有許多課余時間由學生自由支配。且他們也正處于身心發育階段,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富于幻想,對周圍一切都感興趣。但是,要想滿足視障孩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僅靠通常根據盲校課程設置方案制定的課程表而設置的課程是不夠的。為了彌補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可以充分占領視障學生大量的可自主支配的時間,豐富視障學生精神生活,發展視障學生的感知覺,更能有效防止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視障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視障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
關鍵詞:盲校;課外活動;意義;作用
課外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校組織指導或由校外教育機關組織指導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實現教育方針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根據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學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間接指導下,來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活動。課外活動是培養全面發展視障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徑,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視障學生感知覺、有效防止校園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途徑,它在培養盲生身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一、課外活動對盲孩子不可缺少
1.盲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能夠自食其力、殘而不廢的合格視障人才,因此學校的整體工作都是圍繞促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通過課外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獲得各方面的新鮮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發展各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激勵學生的求異創新精神。通過課外活動,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他們藝術興趣,鍛煉學生的身體,調節學生的腦力勞動,促使學生體質的增強。活動中還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其發揮特長,并逐步培養獨創能力。例如:學校每年進行的“六一”、“元旦”慶祝活動;通過多方面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能愉快地學習、生活,健康地成長,成為殘而不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些活動的開展,教育者從中發現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并及時培養和訓練,防止人才的埋沒。
2.視障學生生活在一個關系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環境里,因受視覺功能障礙的影響,他們需付出更多的艱辛,才能學會如何去認識他人、評價他人及與人交往。社會交往能力的學習與訓練,能為視障學生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應付各種環境做好準備,為他們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打好基礎。
視障學生由于生理缺障,往往局限在盲校或家庭這個小圈子里,跳不出這個小框子,而且,許多視障學生存在著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比正常人差。這不但不利于盲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盲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我們要在搞好學習的同時,盡世拓寬盲生交往的面,使他們走出班級,走出課堂,走出學校經常參加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廣泛接觸各種交往對象,增加盲生社會交往的“面”和“量”。活動前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活動中緊密觀察,加強引導,活動后總結表揚,這樣也有利于盲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如,我校每年組織的春游活動,學生走出校門,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對于盲生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仍是主渠道,但由于課堂教學的課程和教材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難以迅速傳遞時代發展所需要的新的科學技術知識;還由于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傳授知識,難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由于課堂教學是整班教學,難以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
課堂教學的不足給培養人才帶來了局限性,而課外活動正是補充了課堂教學的缺憾。首先,在傳送知識上做了補充。不僅在數量上擴充了學生知識領域,增加了新的信息,而且在質量上,增添了學生的感性材料,把已學的理論應用于實踐,從而彌補了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完全性。如:組織開展大學生志愿者進校園活動,補充、延伸了課堂教學內容。其次,在培養能力上作了補充,在豐富課外活動的實踐中,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能力,特別是組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能力等等。
三、課外活動是發展視障學生感知覺的重要途徑
感知覺是重要的心理過程,是各種心理活動的基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情感、一直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各種感官的感受性在生活實踐中是可以通過練習得到提高的。也就是說,感受性的提高使缺陷補償成為可能。
課外活動中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權,他們可以主動地感知、探索、觀察。教師可以觀察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第二課堂活動。這些活動都要讓學生自己親自去做,可以讓他們感知每一樣活動的完整過程,發展學生的感知覺,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自主能力。
四、課外活動可以使盲校有效防止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
視障學生,作為一個特殊學生群體,視覺上的障礙影響了他們對世界及事物的認識,從而導致了他們有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心理問題逐漸外化。再有的進入青春期,更是無視校園規定,處處“對著干”,這些都是安全隱患。為了充分占領學生的大量的“業余時間”陣地,盲校要大力開展課間活動、午間活動、課后活動等,讓視障學生人人有活動參加,人人參加活動,讓他們無過多的閑暇時間,從而改變部分視障學生無所事事,無事生非的局面。
總之,盲校教師要通過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視障學生能夠合理地安排閑暇時間,發揮自己的愛好、特長、聰明才智,發展自己,鍛煉自己,完善自己。這種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將來走上社會,步入工作崗位時,也仍然會堅持下去,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沈家英,陳云英,彭霞光.視覺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120-121.
[2]睢文龍,廖時人,朱新春.課外活動的意義.
[3]蔣文華.課外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