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語云:“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始往往會起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有曲調先有情”的效果,一個精心設計的導入,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它會第一時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必須在研讀教材和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對導入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其“導火線”和“催化劑”的作用,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高效進行。本文以“淺談高中語文課堂的導入策略”為題,從導入的定義入手,進一步分析導入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出相關的導入策略,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導入 ;高中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導入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導入,即教師在進行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通過導入把學生引導到一個特定的學習方向上來,因而又叫定向導入。新課導入是新授課的第一步,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這句話突出了導入的重要性,一個好的開始是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實施、學生的學習思路以及學生的學習情緒;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開始;是連接師生之間的橋梁,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新鑰匙;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是獲得教學最佳效果的保障。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導入在一節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導入”的策略形式
(一)利用“先行組織者”合理導入
先行組織者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在有意義言語學習理論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即“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學習,既要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就可合理地利用“先行組織者”這一理論,起初通過獨白、背景介紹、情境渲染等方式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建設一個“組織者”將新課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例如在對高中語文必修課《故都的秋》進行導入時,教師可這樣:從古至今,許多的文人墨客對秋天卻是情有獨鐘,有的把秋天這一季節描寫得絢麗多彩,有的卻是寄托了詩人惆悵、思念、孤寂的情感,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在我們所學關于“秋天”的課文中有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句?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潯陽江頭秋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郁達夫筆下的秋天究竟如何呢?這一方式就充分地利用了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知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的知識,從而使新舊知識產生聯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為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為高效課堂的實現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故事”生動導入
在高中課業繁重的同時,“故事”始終備受學生的喜愛,在一堂課的導入階段能夠以一個合理、恰當的故事作為課堂導入,不僅會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會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聯想,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以高中語文選修課《神女峰》為例,教師可用以下方式進行導入:“在宋玉的《高唐賦》中曾這樣記載到楚懷王夢中親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樹立了永遠忠貞于他的志節。懷王死后,他的兒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雖一度對宋玉萌生愛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卻終于理性戰勝情欲,毅然表示要永遠忠于懷王,不再與別人戀愛。沿著這一邏輯,民間傳說又補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懷王,日久化為石柱,成了人們萬世景仰的偶像。”通過這種“故事”的方式,既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又使整節課堂顯得生動有趣。
(三)利用“多媒體”形象導入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它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毫無疑問也被高效地運用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它打破了傳統教學口授的單調方式,以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使一些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直觀、清晰、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也更好地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可能在學習這篇課文以前,許多學生根本就沒有讀過《紅樓夢》或者是不了解,因此在進行導入時就比較枯燥、乏味,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基于此,教師便可充分利用多媒體下載一段林黛玉進賈府的視頻,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學生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為后面的組織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不管是以哪種方式進行導入,都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服務,使整個教學課堂充滿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解讀課標,始終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無定則”的原則,則定然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凌云.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導入[J].課外語文,2015(11).
[2]呂立娟.先行組織者與高中語文新課導入設計[J].教材教法,2011(11).
作者簡介:周小紅,女,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2017級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