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樂君
【摘要】在教育部新頒發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一至三年級階段的識字量較大,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以興
趣為主。通過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得小學生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好習慣。根據多年的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來看,在立足于新課標的基礎上,科學使用形式多樣方法,比如通過編順口溜、建立情境、分析前后綴等富有意味的方法,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巧妙地識字,還可以借助地圖和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使單調、乏味的識字過程變得輕松愉快,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開聯想,可以使比較難的識字變得容易,從而取得突出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識字;趣味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漢字是打開華夏文明寶藏的鑰匙,而識字則是語文學習的基 礎。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從文字的學習開始的,不管何種語言,其文字都是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多識字能幫助小學生迅速擴大閱讀面,進而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
從教育部頒行的新課程標準來看,小學生在一到二年級就必須認識1600個漢字,并至少掌握800個漢字的寫法;而在三四年級階段,要求小學生在原1600個漢字的基礎上,再認識近900個漢字,并掌握1600個漢字的寫法;在五六年級階段,只需認識近500個新漢字,并會寫2500個漢字。根據這樣的要求,小學生在中低年級階段的識字量非常巨大。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很難達到預想的識字效果。
一、編順口溜
漢字一般來說是象形文字,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絕大多數專家和學者的努力,還發現了漢字一般具有形聲字的特點。所謂形聲字,是指漢字一般分為形旁和聲旁,形旁和字的意義有關,聲旁和字的讀音有關。根據漢字形聲字中音、形、義的特點并結合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可以在教學時用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來輔助教學。比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有關“拎”字的教學中,可以啟發學生自己構思關于“拎”字記法。小學生進行發散思維以后,提出因為要用手提東西,所以用提手旁。與此同時,舉出類似于“拎”字的“鄰、嶺、齡、鈴、領”等多個字。然后給小學生編順口溜,比如:有手才能拎,右耳是鄰居;有山是山嶺,有齒是年齡;有金是鈴鐺,有頁是領導。通過上述編順口溜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既能夠輕輕松松地學習生字,又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相關漢字;在學會了區分近似字的同時,又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這正是古人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二、情境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大綱》中,明確要求教師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盡可能形式多樣化地進行漢字教學。在生字的教學中,可以建立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課堂中還原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就其中的生字進行教學。小學低年級時期,學生不善于抽象思維,而是形象思維占較大優勢, 建立豐富的教學情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比如在一年級學習與日常用品相關的漢字時,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力量,把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日用品找出來。其實,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這些漢字非常的熟悉了。這個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把這種生活情境還原到課堂中來,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習漢字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三、游戲識字
愛玩游戲是人之天性,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歡。課堂內外,把識字與游戲相結合,一直以來就是孩子最樂此不疲的事情,在游玩中不知不覺間掌握了漢字的認讀理解,學得生動有趣,沒有壓力,又提高了識字的效率。識字游戲可以是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游玩,如“猜字謎游戲”,由老師出字謎,大家競猜,老師可以通過對謎面精心設計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掌握字音字形;生生之間互動游玩,如“打字牌游戲”,同學兩人或多人一組,各人手中握有需要掌握的字卡,各出一張字卡,互相擊拍字卡,看誰先讀準確字卡上的字,字卡就歸誰,“打字牌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有趣認讀識記生字。也可以是在課外與家長互動,如“抽大獎游戲”,由家長把要學習掌握的字卡放在一個字盒里,家長念一個字,孩子抽出字卡念出讀音,直到抽中了家長出的字,家長給予孩子夸獎:“你抽到了×字,你真棒!”然后進行下一輪游戲。識字游戲操作簡易,學來有趣,寓教于樂。
四、分析前后綴
華夏文明歷經萬余年博大精深,大多數漢字都是會意字。所謂的會意字,就是指一個字的意義由其組成部分的意義結合而成。根據漢字的這種特點,在教會意字生字時,完全可以使用前后綴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在講授《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生字“忘”和“念”時,語文教師要先問學生,“忘”和“念”這兩個字是什么結構的字,如果學生答不上來,則進一步啟發。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詢問“忘”和“念”的上半邊和下半邊分別是什么字。在學生回答出來以后,再告訴學生為什么“亡”和“心”組合起來就是“忘”字。根據東漢編著的《說文解字》和清朝編寫的《康熙字典》來看,“亡”字一般就是沒有的意思,那么把亡和心疊在一起,是說心沒有了,通常來說就是把事情給忘了。緊接著趁熱打鐵,告訴學生“今”字就是每天的意思,那么把心和今疊加在一起,就是心里天天都想著自然也就是“念”字了,是“想念”的“念”。在課堂的最后告訴學生,“忘”和“念”這兩個字都是由“心”而起,是人對生活的態度。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學生自然而然地懂得了會意字的構字原理,更是巧妙地記住了“忘”和“念”這兩個字。
五、利用圖片識字
引導小學生快速地掌握我國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名稱里的生字,是小學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一般來講,在小學生畢業時,完全可以做到認識并書寫行政區劃里的每一個漢字。但如何較早地教導學生提前把這些行政區劃里的生字認全,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該思考的問題。教育部《新課標》中大力倡導教學生活化,讓學習走進家庭、走進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根據這種理念,作者在小學一年級上學期開學后的第三個月開始,特地趕制了一批沒有標注文字的中國行政地圖,發給了每個學生。要求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按各自不同的順序,進行記憶。可以做到一天認識一個省級行政單位,在認識這個地方以后,以給這個地方的行政區劃用彩筆畫圈的方式,加深記憶。同時,要求家長幫助制作關于省級行政名稱里的生字卡片,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記住生字,最后把生字卡片準確地粘到相應的行政區劃里。在期末考試之前,讓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要求學生一邊指地圖一邊說名稱,也可以把省級行政區劃裁剪下來,再進行拼接,總之形式多種多樣。
六、利用多媒體資源識字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技術,目前市場上各類的識字動畫及游戲就有上百種之多,可以說資源非常豐富,常借用的有“識字通關游戲”,幫助學生在多媒體動畫中通過玩識字游戲復習掌握生字;有“漢字演變過程”的動畫,在學到相應生字時,讓學生觀看漢字的演變過程動畫,可以幫助學生更生動形象地掌握生字,且積累一定的漢字國學文化;有指導書寫的動畫軟件,課堂上不僅有教師的范寫,也有利用多媒體展示書法大家的正規的書寫動畫視頻,可進一步提高學生書寫的規范化。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認識生字音形義及復習鞏固生字,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聯想識字
文字在我國一直就有“書畫同源”的看法,其實這就是說,漢字是象形文字。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漢字其本身就是該字所要表達意思的畫面,抓住漢字象形文字的特點進行教學,如果運用得當將會十分有趣。比如在教“月”這個字時,首先可以提問學生:形象又充滿詩意的“月”字是怎么被創造的呢?緊接著,教師開始利用多媒體展示月亮形狀變化的圖片,并告訴學生月亮是我們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天空中最顯著的物體之一,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留意到了月亮的形狀。通過每個月的月亮形狀變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可以思考一下不同時期的月亮像什么,然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月亮有時像月牙、有時像圓盤、有時像半圓等,緊接著提問學生,我們祖先是怎么用漢字把月亮的不同變化表現出來的?寫出來呢?通過展示課件關于新月圖、甲骨文月字和現代“月”字三者的對比圖,讓小學生感到文字的魅力和趣味。通過上述圖文聯想識字的教學環節,小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把“月”字牢牢記在心里。
八、結語
綜合來看,上述的識字教學方法和多年的教學實踐是不可分割的。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從新大綱出發,積極施行趣味教學,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表明,通過趣味識字教學,小學生生字聽寫的正確率可以由原來的80%,提高到95%。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夠積極主動地認識漢字,長期下來識字量往往大大超出新大綱所規定的識字量,更是極大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鄭學琴.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學周刊,2017(1).
[2]田本娜.識字教學的傳承和創新[J].課程·教材·教法,2015(8).
[3]方云.低年級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5(33).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