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陽
摘要:英語影視涉及英美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影視語言又是最廣泛、最地道和最貼近生活的語言。將英語影視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英語影視課程的學習,可有效實現語境教學,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等各種語言技能,提高其語言的理解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從應用英語影視欣賞于教學的優勢、教學現狀、實際應用中的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英語;影視教學;跨文化;意識滲透
1大學英語現狀
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都十分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有的學校實施了課堂面授中精讀與聽說相結合的課程模式,例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學英語聽說教程》作為經典教材《大學英語精讀》的配套聽說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實行6節精讀課程加2節聽說課程的模式,既在精讀課程中注重了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提高,又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另有一些學校實行了課堂面授精讀課程,課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聽說能力。此類課程設置以外研社《新視野大學英語》以及《新視野大學英語視聽說》為代表。
但是,此類聽說課程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內容趣味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其次,教學模式固定單調。以《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為例,從第一冊到第四冊,共64個單元,均遵循同樣的內容編排和教學模式,每單元分為四部分,微技能訓練、語篇訓練、口語訓練和課外聽力訓練。雖然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選擇了廣泛多樣的聽力材料,但都是非常孤立的片段,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口語訓練也往往是對語篇訓練的一種機械重復。
將影視英語引入大學英語的教學中作為有效補充,甚至代替傳統的聽說課程,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2影視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
影視教學所具有的優越性受到眾多語言教師和學者的關注。電影是文化的載體,原版英文電影能夠折射出一定的西方社會文化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示英語國家的生活風貌、風土人情、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趙麗(2007)指出,培養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教學灌輸,應滲透在語言的交流與情感的表達中,滲透在一言一行中,滲透在每一個課堂活動中。教師利用英美影視作品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口語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其藝術審美品位。同時,影視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臺詞、真實語言環境的再現,更增進了學生對英語國家社會及文化風俗的了解。
3英語影視跨文化語境創設與教學模式創新
經濟全球化帶動了文化全球化,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影視傳媒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于英美影片、由于拍攝的文化背景不同,當文化產品跨越國界時,產生了認知差異??缥幕强缭搅瞬煌瑖遗c民族界線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國家及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是通過越過體系以經歷文化歸屬性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大眾文化的產品,影視的主題、情節、角色、符號只能放在相應的文化語境才能得到全面闡釋,其文化意義才能得到正確解讀。語境這一概念最早由波蘭人類學家 B.Malinowski 在 1923 年提出來的,分為“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主要指人類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制約語篇的語類結構(generic structure)等帶有宏觀意義的語義結構;情景語境指的是與語言交際行為直接相關的話語范圍(field of discourse)、話語基調(tenor of discourse)和話語方式(mode of discourse)三種因素??死飞辏–.Kramsch),在其 1993 年出版的著作《語言教學中的語境與文化》(Context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中提出,語境可分為五個不同層面:語言的(linguistic)、情景的(situational)、交互的(interactional),文化的(cultural)和互文的(intertextual)。語境的主要功能是對語言的制約作用,語境與語言的關系,猶如魚水關系,一切語言研究和語言運用都離不開語境。電影文本同樣應置于上述五個層面的語境中,才能得到全面、正確的理解和闡釋。因此,在英語影視教學中,應把電影文本置于其特定文化語境中,從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社會文化建構理論、電影學和符號學等多學科視野對其進行綜合的解讀。
英語影視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要開展與其有關的語言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與文化認知能力。要使英語影視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除了在課程設計與大綱制定、教材的編寫與選用和自身基本素質的提升等方面更加完善的同時,還要在教學模式設計上有所創新。一是目的語文化的導入。在英語影視教學中,教師要摒棄電影放映員的角色,要對學生進行文化、語言和主題上的指導。對影片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故事情節、演員對白、人物形象等作深入細致地分析。對文化內容的導入要遵循實用性原則、階段性原則和適合性原則。二是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在英語影視欣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整個教學環節分為三部分,課前任務、課堂任務和課后任務。課前教師要預先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思維,主要是電影的發生背景,故事梗概、人物關系、導演或編劇等重要工作人員的基本概況等。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有助于理解影片。
結語
在影視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對英美文化的輸入進行有效甄別,指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西方思想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在英語文化學習的過程中,重視傳統文化的導入;在講授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價值觀念等,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有助于開闊視野,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參考文獻:
[1]陳伯敏.高職影視英語教學調查及反思[J].考試周刊,2016(41):80-81.
[2]李玥.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癥的調查[D].遼寧師范大學,2014.
[3]羅清旭.論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