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微 陳啟祥
摘要:隨著對人才儲備的逐步重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商業建筑中公共空間應用的廣泛化和設計技術的復雜化,給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的應用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公共空間的再設計和有效使用都進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特點
一、引言
伴隨不斷發展的城鄉建設速度,和對人才儲備的不斷推進,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是較為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然而由于目前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管理應用的時候,存在一些缺乏成熟經驗的因素,使得進行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再設計和有效利用過程中,以及其他存在各種問題,直接影響著商業建筑的管理,進而也嚴重影響著商業建筑的使用質量和商業效益。下面從整體性、多樣性、以人為本、文化滲透、商業藝術性、經濟環保等方面,對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二、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特點
商業建筑的公共空間中有出入口、廣場、步行街、中廳、天橋、露臺等,其屬于社會化的公共開放空間,能為購物者提供休憩娛樂的場所,便于商業或其他社會活動的開展。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商業建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但對于商業建筑有積極作業,并且能提高社會價值與商業利潤,有利于正確引導社會公共生活,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商業建筑公共空間是設計具有獨特性,總結其設計而言,要和基本設計原則相一致,在設計商業建筑前必須以設計原則做為考慮的目標與方向。針對具體的原則,對商業建筑公共空間進行設計,以此充分展現做為城市休閑生活重要背景與功能的公共空間,增強商業建筑的競爭力,進而最大限度實現其潛在價值。
2.1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整體性設計特點
在設計公共空間時,自始至終都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將商業建筑空間做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而促進其同步順暢發展,良好地服務于整體空間。在商業建筑中,必須堅持秩序的完整統一性進行設計,期初必須對內外空間的過渡關系進行合理處理,進而自然地過渡到商場內部;中廳是其中至關重要的流線引導功能,能對整個建筑的交通系統進行協調,并且增強空間的節奏感;除此之外,還必須利用空間引導將分散的空間組織為一個有序列的具有完整性與統一性的空間集群。在公共空間中,選擇的主題可以一致,色彩協調,材質必須保持統一,進而實現整體的空間,基于此,促進不同要素之間的協調運作,進而創造出和諧一致的美感。
2.2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多樣性設計特點
不僅要高度重視公共空間的整體性,同時不能忽視空間的多樣性,盡可能保證統一協調,有序而豐富,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要保持低調。劃分公共空間可使用復合、過渡、銜接、引導等各種豐富多元的形式,有序結合不同空間序列。
2.3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以人為本”的特點
“以人為本”是商業建筑的公共空間始終貫穿的原則,主要是因為人的行為心理必須兼具社會性與生理性兩方面,所以,環境在保持公共性時,也必須存在私密性。空間的圍和方式必須合理科學,存在界面特征和清晰的流線等,有利于形成強烈的歸屬感,極大緩解心理壓力。若不能有效處理空間的分區,則會混淆人流視聽,產生刺耳的噪聲,然而空間并非一味追求大,而是要保持適度,以便為購物者帶來安全感與依托感。
2.4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文化滲透設計特點
目前,人們不再是“量與質的消費”觀念,而逐漸轉變為“情感與體驗的消費”,但是消費者情感與體驗正以文化為載體。商業建筑的公共空間能清楚、明確地傳承社會文脈,展現最佳的精神理念。設計師必須創造良好的文化價值,例如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時代精神文化、節假日文化等,將空間環境的精神文化層次充分展現出來,即弘揚文化、尊重傳統、營造和諧社會生活。把現代商業的文化環境中的交易展現出來,并且樹立良好的商業建筑文化形象,進一步提高文化品味,使人們獲得更多的關于日?,F實生活的信息,提高人們購物的滿意度,獲得更加精彩的購物享受。
2.5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商業藝術性特點
商業建筑的公共空間必須具備“招攬性”的“空間性格”,以便吸引廣大客戶,充分展現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體現親和力,吸引顧客購買,創造良好的商業藝術分為,同時為城市樹立良好的形象,充分展現社會的鮮活力。公共空間涉及必須嚴格遵循上述原則,特別是針對廣場中心、步行街的節點,在處理入口和商場中廳時,必須積極強化心理刺激與印象,增強情緒感染力,使人們的感官得到美的享受,進一步激發顧客的消費欲望。
2.6 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經濟環保特點
公共空間屬于商業建筑的重要補充,其無法直接為商場帶來收入,然而卻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左右著商場的經濟效益,其追求氣派較多,公共空間的擴大和經濟性原則不相適應。國外存在大量商業公共空間的事例,然而并非以氣派豪華取勝,而是經過精巧的設計,將消費者心理行為充分考慮在內,最大限度幫助經營者獲取經濟利益。商業建筑得以運轉和存續的重要基礎即為經濟,必須堅持適度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商業建筑必須明確對自身進行定位,以便設計者科學合理定位、策劃分析與涉及。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公共空間應用的廣泛化和設計的復雜化,給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的應用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僅僅依靠過去的傳統設計管理經驗已經很難確保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設計的應用與管理的需求,于是根據大型商業建筑公共空間的特點進行公共空間的再設計和有效使用,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參考文獻:
[1]劉聘.主題體驗下的商業建筑公共空間序列研究[J].中外建筑,2013(10).
[2]蘇光子.新媒體藝術介入下的商業建筑公共空間使用調查分析——以北京世貿天階為例[J].建筑學報,2015(12).
[3]王鈞.大型商業建筑中商業空間的公共空間設計[J].知識經濟,2011(12).
作者簡介:王微微(1979.1—)女,漢族,籍貫:黑龍江七臺河人,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專業: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