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彪 劉靜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的常見形式,老師通過課堂提問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讓老師及時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例分析課堂教學提問策略如何構建,并提出提問教學策略實施原則和注意點,旨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思維活動基本與面前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關聯,在小學數學中要求掌握的概念比較具體,與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而讓小學生通過數學概論抽象概括出最本質的內容則較困難,需要依靠老師的課堂提問,幫助學生從不自覺性思維向自覺性思維轉變,促使其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步過渡。
一、激發提問的主動性
“好學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志著其思維的萌發。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學生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切入點
1.在知識的重點處提問
一堂課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抓牢教學內容中最重要的知識點,尤其要緊抓學生易錯點及難點,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如何在教學中做到精問,而又能讓學生對知識的重點印象深刻呢?那就在知識的重點處向學生提問。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提高學習的質量。一個不成功的提問卻有可能誤導學生思維,從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2.在新知體驗后提問
在新知體驗后的提問,更能加深學生對新知感知的過程。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體驗之后,教師給出一個恰當的問題,與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次類比、總結、概括,既能使學生掌握新知,又能與舊知建立起良好的橋梁關系,使知識點融入整個學科體系之中。因此,新知體驗后的提問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恰當地把握提問的切人點,會使問題事半功倍,促使課堂高效。
三、加強提問的邏輯性
課堂提問要從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從淺入深、由易到難,按照一定的邏輯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關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接成一個完整的圖形,可以是什么圖形?(2)通過仔細觀察,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是什么?(3)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怎么表示?三個問題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系:第一個問題是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第二個問題是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是借助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些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循序漸進,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才更加輕松。
由此可見,設計具有邏輯性的問題對學生有明顯的指導作用,它能將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思考之后能夠掌握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四、重視提問的層次性
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層次性,找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運用知識遷移將教學的內容融入基礎知識當中,學生通過調動自身的知識儲備進行分析、觀察、思考、概括,進而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為了使問題更加具有層次性,提問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進行:(1)請大家想一想,圓的周長展開之后是什么樣子的?(2)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測量圓的周長最好?滾動法、繩測法都是可以的,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還可以使用什么方法?(3)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
三個問題層次分明,第一個問題是整個教學內容的墊腳石,通過讓學生自己想圓的周長展開之后的形狀,將曲線變為直線,為后面的測量做了鋪墊。對于第二個問題,先讓學生采用滾動法或者是繩測法測量圓的周長,再讓學生思考這兩個方法的局限性,為第三個問題做好了鋪墊,更好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第三個問題就是為了喚醒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五、采取轉換提問角度
所謂轉問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或者答非所問時,教師采取轉換提問的角度或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巧用轉問可以有效降低學生思考問題的難度,進而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初步認識”后,在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教師又及時把分數、小數引入課堂,與百分數作比較,接著,教師再問學生“既然百分數與分數、小數表示的數的大小是一樣的,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百分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好處?”也許是教師提問的方式學生不能適應又或者是提出的問題過于繁瑣,許多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來,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又這樣轉問到“你覺得百分數與其他數相比較有什么優勢?”這樣一來,由于教師轉換了提問的方式,學生很快說出了百分數的特點。運用轉問的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巧用轉問的方式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把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如此一來,既可以幫助學生找出思考問題的方向,又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的難度,必將可以達到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之,課堂提問的策略還有很多,本文難以一一羅列。課堂提問的設計在課堂上看似隨機應變,實際上工夫在課堂之外。只有充分重視對問題的設計,不斷優化,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學會更多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魏佳.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相關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33-33.
[2]陸琴.淺議如何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提問[J].內蒙古教育,2016(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