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超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在新的環境下有了新的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如何適應網絡環境下資源的變化,更好的做好圖書館采訪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網絡環境;圖書館;采訪工作
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文明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獲取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長期以來,圖書館采訪的資源一直以紙質圖書為重點,它既是圖書館重點收藏的文獻類型,也是讀者借閱的重要對象,是圖書館工作的重點,擔負著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
但是,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隨著電腦、智能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的不斷問世和更新,電子圖書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應用,人們的生活習慣、閱讀習慣和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使用手機或電腦閱讀已經成為當前人們尤其是年輕群體常態化的學習方式,在讀者中迅速流行起來,大有取代紙質圖書的趨勢。美國微軟公司就非常看好電子圖書的發展,預測到2020年,將有90%的圖書以電子書和紙質書并存發行。隨著圖書館采訪資源的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都給圖書館采訪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
一、網絡環境下采訪工作的新特點
1.采訪工作內涵的擴大
圖書館的傳統“手工式”采訪工作就是根據三大書目(社科新書目、科技新書目、標準新書目)訂購圖書、磁帶、磁盤等有形的資源。對于采訪工作的評價,一般是局限于每年購買圖書的數量與質量。由于網絡出版的文獻產品出賣的只是使用權,而不是某個有形物體的所有權,這就要求采訪人員樹立一個新觀念,即文獻信息的使用權的采訪也是采訪工作的一部分,網上信息的調查、評價、選取也是采訪工作的內容。例如,有些出版商在因特網上建有自己的主頁,發布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斷推出新書書目和網上圖書章節摘要及內容簡介,采訪人員可直接從網上瀏覽、查詢書目,到書后,通過網絡驗收,其間通過電子郵件直接和國內外書商聯絡、交換信息,了解圖書市場,跨越時空洽談業務。因此,數字和網絡技術在圖書館文獻采訪中的運用,使采訪工作不再只是書本型書目、目錄和紙卡片的簡單結合。
2.采訪資源的多樣化
長期以來,印刷品一直是傳統圖書館收藏的主要信息載體,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縮印品、音像制品等非印型、非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隨著計算機、通訊網絡、信息壓縮、多媒體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相互滲透,聯機數據庫、電子出版物、網絡化信息資源呈爆炸性增長。1999年8月美國微軟副總裁布萊斯曾預測,到2018年90%的圖書將以電子形式出售。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圖書館,文獻收藏的原則是靜態館藏與動態館藏相輔相成,互為補充,采訪對象因此而呈現多樣化。
3.采訪方式的變化
因特網上有大量文獻及相關信息,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數字化的文獻信息通過網絡傳播,例如,文件傳送FTP、電子郵件EMAIL、遠程登錄TELENT、數據套錄、下載等網絡化傳播文獻信息將逐步成為文獻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文獻采訪必然要從傳統中拓展出新的途徑來。傳統文獻采訪基本上是利用“手工式”訂購和現購的方式。而在網絡環境下,采訪工作人員的去處不再是各地的書店、書市等,采訪人員可通過網絡向網絡節點上的文獻銷售或生產部門預定、采購文獻。
二、網絡環境下采訪工作的新要求
1.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我們可以選擇利用互聯網免費的網站下載我們所需的資料,如“國際互聯網公共圖書館”,它的聯機文庫上所鏈接的網頁上所有各類聯機名著就有5500多部,而且大多數電子出版物都可以免費下載到圖書館的大容量的硬盤上,可同時供眾多讀者在各自的終端上進行閱讀。但是,互聯網是一個相對松散的信息環境,網上信息的獲取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且,互聯網上的信息紛亂龐雜,有的信息可能是過時的,有的甚至是在過去被視為正確而現在已經被推翻了的學術成果,可能會誤導采購,有時候也會因更新頻繁,無法依據以前的操作路徑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這就要求我們采訪人員提高檢索技能,不僅要擴大信息的獲取量,而且還要學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2.利用網絡進行讀者調查和群體采購
傳統的采購調查主要是將相關的書目送到用戶手中,或請一些專業人員到館里來選擇。在網絡環境下,可以依托網絡發布訂購信息,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采訪工作,使采購更具有針對性。在強調用戶至上、服務第一的今天,群體采購已是大勢所趨。群體采購的具體做法是:采購人員將得到的電子數據轉入本館系統后,鍵入截止日期,系統將數據自動發布到圖書館的服務器上,讀者可通過圖書館網頁上相關的新書薦購欄目,查看新書目錄,進行薦購,同時讀者也可將網頁上沒有的一些新書通過留言簿或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采訪人員,做到館員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截止日期過后,采訪人員可通過系統查看薦書情況匯報,進行必要的統計,幫助預定。對于讀者薦購的圖書館預定目錄之外的書目,目前一些系統還未能自動實現,這部分工作仍需采訪人員認真細致地從網頁上或電子郵件中搜集,組織到系統訂購目錄中。
3.圖書采訪協作
有很多圖書館過分追求藏書規模,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數量型館藏模式,文獻資源建設與利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經費緊缺與資源浪費并存的情況,采訪工作的出路就在于突破或拋棄“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打破館際之間的界限,走多館合作采訪甚至區域合作采訪、全國合作采訪之路,實現資源大范圍的共建互享。各圖書館都應在分工協作、統籌安排的前提下,以本專業設置和學科建設為依據,充分發揮自身的文獻資源優勢,建設好有本館特色的數據庫。
4.網上采購與補訂
補充缺藏圖書對每個采訪人員來說都是件棘手的事兒,特別是多卷冊書、上下冊圖書、不定期連續出版物、文集,過去采購與補訂的做法只能以信函、電話的形式與出版社、發行商聯系,或參與書展,既費時又費力,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在網絡環境下,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采訪人員可以根據讀者提供的信息,如殘缺的題名、著者或出版機構,利用網上書店的檢索功能,在不同書店進行搜集、查詢,以最快的速度滿足讀者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褚妮娜,試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文獻采編工作,無線互聯科技雜志,2013年12期
[2]陳詠梅,簡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有效利用,企業導報雜志,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