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良忠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聽評課存在的問題,聽課與觀課比較聽課,評課與議課比較,引發思考,展開探討,提升教師的教研和專業水平。
【關鍵詞】聽;觀;評;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們認為,觀課議課是聽評課教師相互提供課堂信息,一起收集和感受教學信息,通過課堂觀察,對教學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整理,進行分析研究,進行對話交流,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提升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一種活動。傳統的聽評課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主要的對象是授課人,主要評議方法是定性分析。觀課議課實施的對象是學生、授課人、聽課人。課前,知道要聽什么,怎么聽;課中要聚集什么,記錄什么;課后,知道依據什么,建議什么。觀課議課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我們認為,“觀課”強調用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和資料,主要用心靈感受、體悟課堂,對課堂進行分析研究。“議”,可以理解為商議眾議。它是研討,是對話和反思,是圍繞共同的話題聽評課教師之間平等交流。“聽”主要指向聲音,它的對象主要是在課堂活動中師生往來的有聲語言。有人認為“觀”是“觀察”的簡稱,我們認為“觀”,有觀察、觀賞之意,還帶有傾聽之意。課堂觀察比聽的范圍要大、程度要深,觀的對象不僅是活動各種聲音,而且更重要的是觀活動中的師生行為變化。
我們認為,“觀課議課”過程中,“觀”與“議”兩者關系緊密,“觀”是“議”的基礎和前提,“觀”直接影響著“議”,“議”是對“觀”的討論和分析。參與者是學生、授課人、聽課人。“議課”不是對授課人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判,而是圍繞觀課過程中的教學情況提出看法發表建議,有的放矢地反思教學中出現的長處和短處,探求科學的方法與策略,提供良好反思和積極對話的空間,參與者達到共同學習、共同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以往的聽評課更多關注的是授課人。“評課”側重對授課人上的一節課教學情況下結論、做判斷,參與者缺乏積極對話和良好反思,“共贏”的效果甚少。
我們認為,傳統聽評課,首先是“為聽評課而聽評課”;其次是“不合而作”;另外,還表現為方法簡單。目前,傳統聽評課存在的不足之處:1.目的性——聽評課沒有明確的目的,在進入課堂之前沒有做好觀課的準備,沒有課堂觀察的重點,隨意性大。2.主觀性——聽評課中習慣對課堂做主觀判斷,評課不能對課堂活動做客觀的評價。3.全面性——課堂應關注教師學生雙方行為,傳統聽評課對于學生的真實想法和變化情況,對于學生的課堂反應、狀態,了解關注不多。較多地關注教師行為,因此評課主要評價教師。4.科學性——進入課堂現場,聽課評課的方法與工具很簡單,僅是用大一統的課堂評價表,課堂只是看和聽,較少使用錄像、錄音等輔助工具,課堂原始資料少。5.嚴謹性——不注意對課堂中的重要事件進行詳細的記錄和描述,不重視、不善于做客觀記錄,課堂原始情況不能記錄下來。6.合作性——不注意團隊的分工與合作,缺乏團隊意識和資源整合調配意識,有些課堂觀察的事情沒人做。7.研究性——不注重原始資料積累、分類和研究的系統化,課堂原始資料 不完整或缺失,不利教育教學研究的開展。8.交流性——傳統聽評課中評多議少,評課教師指導多請教少,評課中聽評課教師之間缺乏互動,缺乏交流。
下面,我們談談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的比較——(1)聽課準備: 傳統的聽課往往是跟著感覺走,無的放矢沒準備,教師進課堂前教師還不明確要聽什么。觀課要求要圍繞觀目標,有的放矢進行準備,教師查閱有關資料,全面地把握自己要觀察的問題,在觀課的活動中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進而提高議課效果。(2)課前交流:聽課不需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去觀察課堂,聽課不要求教師和教師溝通,往往沒有課前交流;觀課議課教師帶有明確的目的進行的,它要求觀課教師與上課教師課前就某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比如“語文課前預習狀況如何”,“學生提問的效果如何”,等等。(3)目標任務:聽課教師往往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那么在課堂上可以很放松,評課效果不佳。 觀課教師必須圍繞觀課目標進行觀察課堂,教師注意力高度集中,圍繞觀課目標發現問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4)角色位移:傳統的聽課教師往往坐在學生后面,很難從學生的視角發現問題。觀課要求把自己當作學生,在課堂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法。(5)評議視角:議課是圍繞某一約好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評課側重對教學效果做出自己的判斷。(6)平等交流:議課中上課教師與觀課教師地位是平等的,他們都要超越“誰說了算”的局面,圍繞共同的話題參與者平等地交流,上課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目的是使困惑的問題更明朗。評課活動主要目的是上課教師展示自己教學之后,聽取聽課教師不同的意見。(7)價值取向:在議課活動中鼓勵上課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正確對待問題為價值取向,大家坐下來交流,上課老師出現問題,不斷改進求得提高。聽課教師全面客觀分析課堂教學的情況,指出上課教師主要長處和短處,評課教師幫助上課教師揚長避短。(8)角色定位:議課強調集思廣益,統一認識,平等交流,促進理解,把理論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而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客體,通過評課活動,不斷改進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聽課教師促進上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
我們認為,傳統的聽課評課在需要對課堂教學做出評價、評出等級的時候,還是可以采用的。我們認為,學校進行優質課競賽或各種技能大賽,學校進行進人用人及業務考核,評課也是可以采用的。我們認為,傳統的評課現在也不會被替代消失。觀課議課與聽課評課都是圍繞課堂教學某些問題,引發思考,展開探討。課堂教學本身成了研究的對象。通過觀課聽課教師與上課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形成共識,同時汲取他人的優點,從而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學校教研水平 。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