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宇
摘要:研訓一體化的提出為教研員及教師的教學研究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因此在研訓一體的大環境下,英語教研員要通過“研”本培訓的機制提升英語教師的學科素養,最終實現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提升。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與師生座談、聽取校領導匯報等形式,我了解到英語研訓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及學生提升英語表達、思維、學習能力。所以經過研訓探索與實踐,我建立了以區本教研、校本教研、組本教研、學科團隊培訓和學科業務培訓,簡稱“三研兩訓”的教研員與英語教師共同參與的“研”本培訓機制。所謂“研”本培訓即教研是主體,培訓是方式,手段或載體的新的研訓理念,做到研中有訓,訓中重研,學員互動,共享進步。經過實踐,“三研兩訓”“研”本培訓機制保障了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促進了英語教師專業化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研訓一體;“研”本培訓;機制;教學質量
為了深入推進教研改革,實現研訓一體化,2016年3月我在沈河區組織開展了“‘研本培訓”系列活動。這些研訓活動是在結合中國教科院沈河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學本課堂”課改項目在沈河落地生根的基礎上開始的。力求在研訓一體的大環境下,通過“研”本培訓提升英語教師的學科素養,最終實現學生英語水平的整體提升?!把小北九嘤柤唇萄惺侵黧w,培訓是方式,手段或載體的新的研訓方式;做到研中有訓,訓中重研,學員互動,共享進步。隨著課堂轉型,教研內涵也應隨之轉型。作為教研員,我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與師生座談、聽取校領導匯報等形式,了解到英語研訓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及學生提升英語表達、思維、學習能力。因此,在研訓探索與實踐中,我建立區本教研、校本教研、組本教研、學科團隊培訓和學科業務培訓,簡稱“三研兩訓”的教研員與英語教師共同參與的“研”本培訓機制。經過兩年的實踐,我發現“三研兩訓”“研”本培訓活動保障了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促進了英語教師專業化持續地發展。
一、 區本教研
名為教研,實際訓在其中(以下同)
課改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使一些有價值的課堂模式步入常態化,我會經常組織教師們對于如‘學本課堂等好的模式進行體驗式的學習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第一步:創設情景,角色的轉換。教研員是“大同學”,每次區教研的主講人是“學術助理”,各校集備或教研組長是“英語學科長”,各校的教師是“組員”。
第二步:以“型-神-實”三位一體為目的,創建小組合作團隊學習機制。以學校為單位,教師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充分體現“從個體接受走向合作發現,從少數成功走向團隊成功”的學習理念。
第三步:模仿差異教學或學本課堂模式將學習的內容,制作成“問題導學工具單”,讓教師們以學生們的身份來體驗式的學習,依次進行結構化預習-討論-展講-質疑-補充-總結等各環節。身臨其境地體驗“學員+2”討論策略,“1+3+1”展講策略,親身感受新型研訓所帶來的變化和這樣的機制所散發的魅力。
體驗式教研的主題有:
《課型、流程的設計與一案三單的使用》
《新十大學習能力的培養及應采取的行動策略》
《教師的智慧導學能力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呈現及應采取的行動策略》
《高級思維學習能力及英語思維的培養:“錨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第四步:針對本次研訓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意義提升。讓教師們總結歸納收獲,并在組內進行多元評價。
通過體驗式的教研,使教師們對“研”本培訓的核心體系有所理解和深刻喜愛。教師應具備的智慧性研學的能力等方面深入地了解、學習并廣泛地科學地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去。
二、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召開四次。按學校所需,教研員參與,針對英語教學和教師、學生發展方面的共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以及學校英語學科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提升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 請求學校專門設置“觀研課活動”——每月一課。英語教研組內教師參加。
2. 教研員幫助建立全校英語教師參與的新校本研究機制,教務處確定主題,編排全校統一開展英語學科培訓計劃。如:《傳承》《English Week》《中考閱卷分析》《借鑒與融合-英、加游學分享》《學本課堂-英語學科獨特性》等等。
3. 所有英語教師輪流主持活動,體現教師參與教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次活動后,主持人撰寫總結性活動紀實。
4. 對每次參加教研活動的班級和導學教師給予評價,并進行激勵。
最后,力爭激發每位英語教師參與新校本教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其教研熱情,提高其參與水平,促進其專業發展。
三、 組本教研
組本教研是指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組本教研每周一次,時間兩節課時,教研內容以研究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賽課、評課活動為載體。教研活動全程以局域網上直播形式展示給其他學校英語教師。
1. 每周組內教師1-2人上一節展示課,并評價打分。活動流程是第一節上展示課,第二節觀課研課,圍繞活動計劃設計小組討論、展示對話環節。然后檢驗是否形成對話系統、教師的導學策略運用是否突破知識重難點、問題拓展是否有深度等進行評課。
2. 集體備課教研內容是:課型、流程以及問題工具單設計質量如何?應該怎樣完善?各班學生結構化預習情況如何?針對教學內容,對潛能生準備采取什么樣的有針對性的有效策略?知識重點、難點、考點是什么?怎樣突破?針對教學內容估算年級教學效果,期望值是多少?
3. 落實“想人事,說人話,辦人事”的務實求真原則。(來源學本課堂有關論述)
4. 建立“先研后上,不研不上,上周研下周上”的組內教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