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慎重采用批評方法、批評語言,講究批評的藝術。如果教師能巧借積極的心理效應,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想必能讓批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陶行知;批評;藝術
每個幼兒都不可避免地會犯一些錯誤。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靈比較稚嫩,沒有社會經驗。而懲罰犯錯誤的幼兒是一門藝術。粗暴的懲罰不但會傷害幼兒的身心,還可能改變幼兒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批評不但要以事實為依據,還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掌握時機,更要體現藝術性,呵護、引導、感化能使幼兒樂于接受批評和改正錯誤。教育無痕,潤物無聲,我們應該在教育中學會藝術性地批評幼兒。
“四顆糖”的故事讓我豁然領悟了真正的批評與批評的藝術,陶行知先生將批評視作獎勵,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犯錯的孩子。我們感嘆陶校長高超的批評藝術,同時也要思考,如何讓批評更有“魅力”?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學習的藝術。亞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苯逃切撵`的藝術,批評則是藝術中的藝術。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一、 批評在于肯定,教育是賞識
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是賞識、贊揚和鼓勵,而肯定的賞識是師生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梁??隙ǖ馁p識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無窮無盡的創新思維。還記得這次“父親節”活動,給孩子們排練舞蹈時,有一個孩子一個動作教了她好幾遍,她就是做不好。幾次下來我的耐心也被磨光了,我大聲地訓斥道:“怎么這么簡單的動作,就你做不像呢?”孩子睜著無辜的大眼看著我,我頓覺無力,就不再理她。結果第二天要排舞時,那個孩子就對我說:“老師我不高興跳舞了?!蔽耶敃r一愣,就問:“為什么呀?”可孩子就是不高興,也不愿說理由。后來我冷靜地思考了一下,想會不會是我直接的批評傷了孩子自尊心和積極性呢?于是我蹲下身子,拉著她的小手說:“迎迎,這個舞蹈只要你跳得再認真一點,你就能跳得非常漂亮了。節日的那天爸爸看到迎迎在舞臺上跳得那么好,他們該多高興呀!”在我的肯定鼓勵下,迎迎終于又開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練舞了。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意識到:對待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教師不該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大聲訓斥孩子,而應該放下教師的身段,耐心地指正孩子的缺點和錯誤。因此在進行批評教育時,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真誠地理解和尊重,信任和愛護幼兒,才能得到幼兒的親近與信任。
二、 批評在于調查,教育是引領
教育無痕,潤物無聲,用愛給孩子掌起一片晴空,讓愛直進孩子的心靈。曾經有一次,一天晨間活動時,做完操以后,讓孩子自己玩飛盤。轉身和搭班老師兩人說了件事,回過身來時,發現樂樂在用力搖校園里的柳樹。正當我納悶時,只見樂樂用腳踢柳樹了,跑過去不問青紅皂白就訓了他一通。這時邊上一個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樂樂的飛盤飛到樹頂上去了?!蔽疫B忙抬頭看去,樹頂上果然有一個飛盤。我頓時覺得自己的臉上熱辣辣的,平復了一下心情。我輕聲問:“樂樂你是想把飛盤要下來吧?!睒窐伏c了點頭。我又說:“樂樂老師剛才沒弄清情況就批評你,是老師的不對,老師向你道歉。”從這件事后,不管孩子犯了怎樣的錯誤,我都詳細地詢問原因,調查清楚再處理。同時教師必須有藝術地引領孩子遇事多動腦筋,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 批評在于感化,教育是期待
經常給孩子以期待和鼓勵,是增強孩子的積極心理的重要方法。我發現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經常使用餐巾紙,用完以后經常隨手扔在地上,而有一個小男孩卻經常把地上的垃圾撿進垃圾桶里。有一次,在那男孩撿起地上的垃圾放到垃圾桶里時,我馬上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他。接下來讓孩子們討論地上怎樣才會沒有垃圾?我特意讓那個經常亂扔垃圾的小朋友來說一說。那孩子大聲說:“不扔臟東西到地上?!蔽倚χ鴮λf:“說得真好,老師相信豪豪小朋友一定會說到做到的。”老師以期待、鼓勵的話語來規范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明確自己的行為目標,創造美好的未來。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用你的慧眼贊賞孩子:你是可愛的!你會做得更好!我喜歡你!
四、 批評在于激勵,教育是感動
面對一個個活生生、富有獨特個性的孩子時,我們要出自真心地給予贊揚和鼓勵,他們的內心會感到莫大的鼓舞,他們的靈魂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感動。記得班里的琪琪小朋友每次午睡時都不會睡覺,要么伸伸自己的手和腳;要么動動自己的被子;要么玩玩自己頭上的牛皮筋等等,每次提醒她都沒用。一次,午睡時,看到琪琪小朋友蒙著被子,我很好奇她在干什么呢?撩開她的被子,原來今天帶來了很多的貼花紙,自己在開心地玩呢。我從她手里拿過這些貼花紙,輕輕地對她說:“這些貼花紙真好看,現在是睡覺時間,老師先幫你保管著。如果你睡著了,老師會給你比這更好看、比這更大的貼花紙,好嗎?”琪琪聽了,笑著點點頭,將自己的被子蓋蓋好,閉上眼睛,沒過多久,安靜地睡著了。充滿愛的激勵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動力,是促進孩子好學上進的積極因素,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
我們要細心品讀每一位孩子,賞識他們身上的優點與缺點;仔細觀察孩子身上的微妙變化,用心引領他們發揚優點,糾正不足;不應粗暴的批評和斥責,而關愛與信任如同和煦的春風拂過孩子的心靈,撫慰和感化孩子的心靈。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而激勵能讓他們不斷地學習、創造、發展,讓小草和大樹同享陽光與雨露。
參考文獻:
[1]《學苑教育》2010年第十三期.
作者簡介:戴依婷,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