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一堂公開課中出現的問題,思考初高中銜接的現狀以及從學生心理,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教師教法和內容上對初高中銜接提出建議。
關鍵詞:初高中銜接;學習習慣;學習策略
一、 初高中銜接現狀
在高一教師抱怨學生基礎差,習慣差的背景下,筆者從高中教師的角度談談初高中銜接的現狀。第一:由于高中教學進度快,內容多,任務重,高一的學生很少上初高中銜接的教程,而是馬上進入高中課程的學習。第二:高一教師從思想上沒有重視銜接,更沒有一套完善成熟的教材。第三:初三和高一教師在教師教法、學生學法等方面共同探究的機會甚少。
本次公開課的教學設計:
本次公開課由高一教師在初三教授9A U5 Reading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教學設計理念是①在Reading 中滲透閱讀策略,包含預測,精讀,泛讀,尋讀和猜詞的閱讀技巧。②在文本理解輸入的基礎上用文本中的詞組對文本進行語言的輸出。
公開課中出現的問題:
一、 雖然學生對文本中的提問基本能應答,但是開放性的問題基本無從下手,有的學生甚至對開放性問題還在試圖找文本中的原句。比如:when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music Water,what picture do you have in your mind? 其實這個問題你怎么回答都是對的,因為對于音樂的見解是仁者見仁的,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就回答了Water. 再者,當問到what does the title mean?學生的見解就局限于課本,沒有深度的回答。
二、 由于本堂課是全英文授課加上高中教師的語速較快,學生對于指令不能立馬明白。比如: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in a low voice. 學生就光在聽錄音,沒有按照要求在低聲跟讀。這也是整個課堂較沉悶的原因之一。
三、 課堂教學的最后設計了兩個以組為單位的活動。一個是a phrase game,要求用所給的文本中的詞組介紹譚盾本人。另一個是interview,在給了學生幾個不完整的句子后,讓他們模仿著對話。在這兩個活動中,學生團隊活動的意識很少,并且語言的輸出上不夠完整,會缺少be動詞等。
二、 在本次公開課的問題上對初高中銜接的思考
首先,初高中的銜接不僅僅是教學教法的銜接,同樣也是學生心理的銜接。筆者教授班級的大部分學生感嘆高中英語容量大、要求高、節奏快。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單詞,越來越長的句子,越來越快的語速和形式多變的綜合能力考查題感到束手無策。所以筆者認為對高一新生初高中銜接應先從心理開始,向學生闡明初高中英語存在的差異及學好高一英語的重要性,使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樹立必勝的信念,避免因暫時的失敗或挫折而放棄努力。
其次,初高中的銜接在于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的銜接。初中主要是老師的反復重復和填鴨,學生自主意識較弱。而高中強調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這就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聽課時快速做筆記的習慣,講義定期整理并有計劃的自主復習的習慣,學會和正確使用工具書和參考書的習慣等。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外語學習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評價策略、認知策略和交際策略。管理評價策略指高中學生擺脫初中被老師、被成績牽著鼻子走的現象,反之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深刻反思,總結成功經驗,調整學習計劃。認知策略指學生運用語言學習和認知規律,注重歸納、總結、類比,或借助語境、圖形學習英語,而不是像初中學習一味地死記硬背。在學習策略上還有一點很重要,在上面的公開課上,當高中老師要求team work 的時候,顯然學生沒有合作的概念。像初中那樣單打獨斗的方式只能是學習策略的一部分,不能成為全部。在高中可以適當地運用小組合作的策略,這樣個體學到的知識和思維的廣度會大大增加。
最后,初高中的銜接在于教師的教法和教學的內容上。首先,與初中不同的是,高中考察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運用。部分教師為了遷就學生,怕學生不適應,放棄了全英文授課。但是筆者認為堅持全英文授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更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慢慢地學會語言的輸出。其次,高一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要符合最近發展區,設計操作性強,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活動。如公開課上設計的兩個開放性話題由于沒有符合最近發展區,學生沒有能力回答。初中教師往往更重視引入、呈現環節的設計,操練形式變化多樣,更善于通過各種手段如實物、游戲、競賽等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值得高中老師學習。再次,建構主意理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是認知行為的主體,而教師是認知行為的主導,“只能起助產士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構建知識的環境,通過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發現、總結、歸納,提高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后,從教學內容上看,高一教師要降低起點,尤其是上半學年,應從實際出發,知識以舊帶新,扎扎實實地對他們的基礎進行查漏補缺,邊上新課,邊復習初中知識。特別是從語音、語法,閱讀技巧上補缺。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除了教科書以外,筆者認為閱讀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民間故事、生活習俗、新聞報道、科普常識等。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美等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習慣及特有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
三、 總結
總之,高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以后順利完成高二、高三的英語教學奠定了基礎。教師只有提高對初高中銜接的認識,才能讓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覃秋斌.初高中英語銜接之我見[J].中學教學參考,2011(19).
[2]劉祥樹.初、高中英語教材銜接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王毅.初中與普通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張燕,江蘇省張家港市,張家港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