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數學分層作業中,教師要遵循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在作業的目標設計、作業數量設計、作業難度設計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作業;原則;技巧
中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夫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針對學生的志趣、能力等實施不同的教育,達到“知人善教,各盡其才”的教育目標。而時至今日,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如今,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再次強調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前的作業設計過程中,“單一化、一刀切”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何在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分層作業理念運用于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正好可以有效地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本文結合當前分層作業設計的原則,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技巧。
一、 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原則
在初中數學的作業設計過程中,分層作業設計的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立足彈性作業結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等進行分類,其目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在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 因材施教原則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模式下,“一刀切”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往往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現象出現,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對優等生和學困生是極為不利的。而分層作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施,教師根據不同層級的學生,設計預知相宜的作業難度,讓“學困生”和優等生都能有所提高,這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有效作業設計方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斷優化作業設計的形式,提高作業設計的效率。筆者在設計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過程中,本著“學困生控制作業量和作業難度”“中等生保持難度,努力完成發展目標”“優等生控制作業量增加作業難度”的原則,為不同層級的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學習切入點,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2. “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原則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更全面的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應當立足數學新課程理念,不斷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在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立足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不斷改革創新,作業的設計面向全體學生,適應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以“人人受到良好教育”局面為目標,不斷優化作業設計的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二、 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技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分層作業的設計,對于實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那么,對于初中數學教師,在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又具有哪些技巧呢?
1. 合理分層作業目標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有其既定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實現,意味著學習活動的階段性結束。由此可見,在學習活動中,學習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因此,在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層次、教材的知識結構等設計與學生能力水平相宜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其既定的學習目標,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以“平行四邊形”知識點的學習為例,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將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級,其中,C層級的學生為學習困難學生,教師在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對改變、數學符號、性質等的了解為目標布置數學作業;而對于B層級的學生而言,應當在C級學生的基礎之上,結合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等問題進行論證與計算。不同層級學生的作業難度層層遞進,具有階梯型,而各層級目標的實現,就是教師作業設計總目標的實現。
2. 合理分層作業量
在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作業量也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我們在闡述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原則時就提到了一點:學困生減少作業量、中等生保持作業量,優等生減少作業量的方式。眾所周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減負增效”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而在教學中,如何減輕作業負擔,提高作業效率,又是值得商榷的問題。筆者在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設計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能力層級,對學生的作業量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分層。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相似三角形的過程中,設計出了三道不同難度水平的題目(基于篇幅限制,這里不再贅述題目的內容),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第一題必須完成,第二題、第三題自主選擇完成。這樣的作業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可以有效地保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 合理分層作業難度
在分層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明白一個道理:即不同層級的學生,在作業的難度、理解程度等方面的接受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想實現分層作業的設計目標,應當科學合理地把握作業的難度,對作業的難度進行有效分層。例如:學困生減少難度、中等生保持難度、優等生增加難度等,不同的難度設計,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不一樣的,同時又能滿足不同層級學生的能力需求。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分層作業的實施,對于改變傳統單一化、一刀切的作業形式、滿足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則,在作業的目標、作業的數量以及作業的難度三方面進行分層,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改蘭,劉婉鳳.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4(04).
作者簡介:
李光照,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