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麟 張永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互聯網+教育”的不斷促進,“微學習”“微課”已走進課堂,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新的教學嘗試。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傳承、認知、審美等教學任務的主要教學內容,在引入了“微課”這一短小精悍的學習工具后,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微課;微學習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內容特點,“微課”應用在教學上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突出情景化、趣味性強、針對性強和反饋及時的應用特點。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微課”作為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此次教學實驗的主要宗旨。
一、 課前教學安排
(一)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按“組內異質化”分組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本次教學實驗的班級為高二(1)班、(2)班,其中高二(1)班為實驗班,共50人,按5人一組,共分為10組。
在課前我會先向學生發放制作好的高中語文閱讀“微課”,每組學生按照我發放的“學習任務清單”進行學習。然后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線上點評,既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交互性,也能讓學生盡快知道自己的學習完成情況。在課上主要通過“學習任務清單”進行組織學習,在課上實時了解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度和合作學習情況等,這種線上、線下協同管理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師的引導學習作用。
(二) 發放學習任務清單
“學習任務清單”是學生能夠高效自主學習的指導,我在此次教學實驗中,會根據高中語文閱讀“微課”的內容和學習進度,在不同階段發放合適的清單,發放“學習任務清單”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紙質的清單,這種清單符合學生的書寫習慣,學生可以通過清單“按圖索驥”式地進行自學或合作學習;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線上的學習管理軟件“藍墨云班課”進行實時地線上發放,這類清單內容較少,但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學習過程中起到調節作用。
(三) 發放“微課”并關注學生學習情況
在發放完“學習任務清單后”,按小組發放高中語文閱讀“微課”,“微課”的發放不宜過多,每次發給學生一個或兩個主題“微課”,避免造成學生追求完成速度,而忽視了完成質量的情況。
“微課”發放之后,教師要注意監督和檢查學生的“微課”使用情況,包括完成進度、重看次數、學習任務清單的完成進度等,也可以讓各學習小組自我監督。
二、 課中教學活動
(一) 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展示
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微課”教學實驗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要給學生留有展示自己的空間,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深究所學內容,增強學習效果,也可以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的希望,增強學習動力。具體的引導方式有以下兩個方面:
1. 線上展示。我在組織學生進行線上學習的時候,會通在一些學習管理軟件,讓學生在線進行學習成果展示。
2. 線下展示。在課堂上利用高中語文閱讀“微課”進行學習時,也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如,在學習《荷塘月色》“微課”中,讓學生歸納月下荷塘的總體特點,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對此會展開討論,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展示。
(二) 總結重點內容
學生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微課”學習小組學習時,可能會在一些重、難點問題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在“微課”中體現的重點內容進行適當的歸納和總結。
(三) 進行強化練習
在高中語文閱讀“微課”教學實驗中,我會在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發放合適的習題讓學生練習,用來檢測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測試成績的收集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線平臺地自動收集和分析;另一種是通過紙質的試卷進行,最后的成績各學習小組匯總后交由我來統計,以此來進行教學實驗階段性反思和調整的依據。
三、 課后教學安排
(一) 交流學習心得
高中語文閱讀“微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探索性學習。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時,在課堂教學環節和線上小組討論時,加入了能夠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環節。
1. 設置課堂小講座。主要是以高中語文閱讀“微課”的重點內容為主題,鼓勵學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和學習技巧。
2. 線上討論。在進行線上自學時,我在“微課”學習之后加入了這個“線上討論”環節,主要是為了增強線上學習的互動性,削弱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
(二) 進行復習和預習
高中語文閱讀“微課”學習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如果減弱了復習和預習的學習環節,仍不能達成很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在進行本次教學實驗時,在每次課后都會布置一些復習和預習任務。這些學習任務也創新地采用了讓學生通過學習社群,錄制簡短的“總結視頻”,在群內發布和共享。通過這種復習和預習模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提高了學生復習和預習的效果。
(三) 收集各個教學環節的反饋
我在進行高中語文閱讀“微課”教學時,注重收集各個教學環節的反饋,以便于及時了解此次教學實驗的進展情況和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為了能較為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關信息,我在不同的教學階段設置了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 總結
本次教學實驗給學生提供符合其學習特點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優化學習體驗、培養自學能力、強化自我管理能力,簡而言之,這種以“微課”為主要學習載體的教育方式,優化教育模式的同時,也可以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經驗。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跟教育技術相關的教育研究上來,為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作者簡介:趙一麟,張永文,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