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存在著提問頻率過高、以展示性問題為主的提問現狀。基于此,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形成認知思維導向的課堂提問模式,以培養學生認知思維為目的,不斷優化問題設計、優化提問形式,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提問;認知思維導向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提問是強化師生互動,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有效途徑。在傳統的課堂提問模式下,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水平,從而影響了學生認知導向的發揮。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中,應當以學生的認知思維發展為介質,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從根本上講,課堂提問對學生認知思維的影響是多樣化的。一方面,提問能夠讓學生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在既定的情境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提問中,主動構建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思維層級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中,問題的思維層級主要有以下幾類:
1. 領會型。領會型問題是一種蘊含著推斷、轉化、解釋等各種思維類型的較低層次問題。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領會型問題是對學生最低層次知識進行考查的方式,這種考查方式對學生的要求不高,不需學生將材料之間進行相互聯系。例如,在初中英語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者解釋課文的大致含義。
2. 回憶型。回憶型提問是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原理以及具體信息等的回憶。回憶型是了解學生知識層級、對知識了解程度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讓學生講解原理、背誦以及回憶知識結構的方式進行提問。
3. 運用型。運用型問題是要求學生利用抽象概念,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4. 綜合型。綜合型問題對學生知識儲備要求較高,要求學生能夠將各要素、各組成部分有機統一起來,然后進行科學有效地加工,最終得出問題的結論。綜合型問題要求學生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結合各節點知識,進行綜合型的分析并得出結論。
二、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現狀
1. 提問頻率過高
關于課堂提問,筆者認為:適度即可,并不是多多益善。當前,受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為了營造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往往會加大課堂提問的頻率。這種高頻度的課堂提問方式,往往會使得教師過度重視了提問的本身而忽視了問題的意義,甚至在提問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在學生尚未作出回答前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給學生講解了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提問方式影響了教師課堂提問的效果。
2. 以展示性問題為主,忽視認知性問題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教師的問題一般以展示性問題為主,即教師的問題是對學生已有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這種問題的答案一般都是唯一的,同時,這類問題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控制課堂,體現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程度。從根本上講,這種展示性的問題,其實處于一種較低的認知思維水平,問題缺乏啟發性,難以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三、 初中英語課堂提問中提升學生認知思維的對策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過程中,應當注重問題的質量,注重提問的頻率,為促進課堂提問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認知思維水平奠定基礎。
1. 明確課堂提問目的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中,應當盡可能改變過去展示性問題的提問方式,明確以培養學生認知思維為目的的課堂提問模式,形成認知思維導向的初中英語課堂提問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懂得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我認知、自我見解能力。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答案的評價過程中,應當改變過去標準答案化的評判模式,從學生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等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促使問題評價的客觀全面發展。
2. 不斷優化問題,提升學生認知思維能力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封閉式的問題提問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思維、主動探究能力低下的學習現狀,不斷優化問題,為培養學生的認知思維奠定基礎。首先,教師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學習的能力和水平等,從而使得所提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差異性以及層次性,能夠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營造好的問題情境,不斷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
3. 構建開放式課堂,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要想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認知思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提問模式。為了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認知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對話提問的方式,突出課堂交流互動的效果。同時,可以鼓勵學生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這種開放式課堂的構建,對于促進學生認知思維和認知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強化問題的層次性、階梯型設計
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層次性、階梯型。我們知道,初中階段的學生,英語水平尚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以及思維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式進行課堂提問,這樣的提問模式,有助于讓學生對問題的認知由未知領域向已知領域轉變,提升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英語是初中階段重要課程,而提問則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單向、單一的提問模式,盡可能避免學生機械記憶知識的現狀,通過所提問題的優化、開放式課堂的構建、問題層次性與階梯型的設計等,培養學生的認知思維,形成認知思維導向的課堂提問模式。
參考文獻:
[1]何安平.基于語料庫的英語教師話語分析[J].現代外語,2009(2):163-170.
[2]劉慧,楊帆.中學英語課堂提問中認知思維導向問題的調查與反思[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1):98-99.
作者簡介:
楊金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