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故事屬于十分重要的歷史教學資源,同時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手段。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故事要確保真實性與娛樂性相結合,才能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教育作用。本文探討了幾種應用歷史故事開展歷史教學的典型做法,并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故事的效果,可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應用效果
初中階段的歷史雖不是主課,但仍然需要提供有效教學,讓初中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增強見聞、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很多學生不喜歡歷史課,認為歷史課上講述的很多內容很有年代感,與大家的實際生活生產有距離,而且多數知識點都是枯燥無趣的,導致不少學生對上歷史課不具備濃厚的積極性,他們對歷史課不夠重視,對于歷史課的教學目標與價值理解不到位。對歷史教師而言,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熱情,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歷史故事源自于真實歷史事件,屬于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信息資源,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放大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確保真實性與娛樂性相結合,才能應用好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教育作用。教師應該認真遵循歷史故事的選擇原則,可嘗試從不同側重點來開展圍繞歷史故事的歷史課教學。
一、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故事選擇原則
初中歷史教師要時刻為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展開教學思考,在合理選用歷史故事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著重篩選更有針對性的歷史故事,認真滿足下面幾個方面原則。
第一,歷史故事要力求真實。歷史故事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展示,首先必須確保整個故事內容是真實的,要符合真實的歷史原貌。一定程度上,學生可以借助歷史故事來輔助掌握一些知識點,但如果故事有誤,就會對學生的學習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歷史故事應注意剔除不符合史實的內容,杜絕戲劇化編造,只能以歷史事實為基礎適度展開聯想。
第二,歷史故事要充滿趣味。歷史故事應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在乏味的歷史課堂上重新提起精神來專注聽講。歷史故事的趣味性還應該體現在有一定的新鮮度,要求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多涉讀一些輔導書籍或史學刊物,增加歷史故事的儲備量。
第三,歷史故事要針對課文。歷史故事的內容要做到與教材上的內容相互呼應與匹配,才能真正成為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自然地過渡到學習內容中,從而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連貫性。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要核實故事主題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否一致,要能夠注重從加強思維鍛煉、提升史學意識等方面入手,具體深化歷史故事的應用教學。
二、 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效果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故事應用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可從以下幾個可行策略的實施中總結得到。
(一) 設置懸念故事——便于導課教學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可在一開始就通過講述歷史故事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所用故事可增強一定的懸念設置,能夠讓學生在聽講中不由自主地進入創建情境中,激發興趣與好奇心來跟進學習。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伐無道,誅暴秦》一課教學中,教師一般可從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背景故事開始講起,當學生了解到當時的秦國領地疆域是世界之最,必然會對當時秦國的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教師應該在其中設置一些問題制造懸念,讓學生愿意去思考并在教材文章中尋找答案。以充滿懸念的歷史故事作為導入課程的新方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成為有效的教學途徑及手段。
(二) 穿插講解小故事——化解教學難點
歷史課堂上教師適當地引入蘊含歷史文明的小故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歷史特征。如教學“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特征內容時,若教師只簡單講解并不能完全拆分這一概念內涵與特征,往往會對學生造成一種抽象的困惑,這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或文獻記載的史料展開表述和講解。可直接為初中學生講解我國多個省市地區被外國侵略者霸占后的小故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地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進一步加強對這一概念的抽象認知,提升對教學難點的理解力和領會力。當然,教師還可以多講述一些名人軼事,讓學生對歷史課中的各種文化知識有更深的體會,在增加知識熟練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民族自豪感。
(三) 巧用趣味故事——合理總結教學
在課堂教學準備結束收尾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多選擇一些趣味性較濃的歷史故事,增加課堂教學的理想效果。趣味性故事能夠讓學生在一節課的尾聲還能夠保持應有的熱情與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保持長久的回味。教師通過趣味性歷史故事適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后,還能夠為后期的學習埋下伏筆,讓學生都能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不斷完善體系結構。如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科舉制的創立》的教學中,因科舉制創立內容屬于新課改后的調整內容,教材上對科舉制從如何產生到不斷壯大做出了全篇說明。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一些與中國古代選官任官制度有關的故事來提升學生的理解,擴大學生的見聞,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范進中舉”之類的小故事作為教學結尾的總結和補充,讓學生了解到科舉制的不利影響。這樣學生就擁有了對科舉制更多的認識,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教學。
三、 結束語
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應該認真把握與教學內容相呼應的歷史故事的選擇與應用。教師在這方面要加強重視,及時按真實性、趣味性、針對性來選擇歷史故事,并主動在課前導入、教學答疑、課尾總結等環節引入歷史故事,切實有效地提升歷史學科教學效果和質量。在實際應用中,歷史故事能夠在活躍氛圍、提高積極性、鞏固知識等方面發揮理想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沈麗英.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J].新課程:教師,2012(9):98-99.
[2]湯志斌.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3(9):110-110.
[3]莊宏.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97-97.
作者簡介:
黃美艷,中學一級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廣西欽州市欽南區犀牛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