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普及,教育改革的春風也吹遍了祖國的大地,農村地區的教學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加強了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掌握扎實的計算能力能夠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做到得心應手,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從農村地區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入手,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一、 引言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以一些基本的公式、概念和計算教學為主。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本,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都涉及計算,學生只有掌握了計算能力才能進一步學習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最便捷的方式讓他們最高效地掌握計算的訣竅和方法,將農村地區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 游戲化教學,鞏固運算法則
乘法教學是計算教學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影響學生乘法計算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他們對乘法口訣的掌握程度。許多教師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乘法口訣,卻沒有為他們提供一種高效的記憶方法,而生硬地記憶不僅導致學生的記憶程度較淺,還會導致他們學習積極性的不斷降低。對此,教師不妨將乘法口訣的背誦游戲化,趣味化,讓學生在釋放天性的過程中愉快地記憶,這樣一來,產生的記憶也會更加牢固,能夠大大提升他們在運算乘法計算題時的效率。
如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乘法口訣的特點來自創一些趣味性的游戲,讓學生能夠更快速地掌握乘法口訣的公式。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們在課堂中玩起了“過七”的游戲,讓學生依次報數,在需要說到與7相關的數字,或者7的倍數時該名同學需要喊“過”,否則就會被淘汰。這一游戲不僅鞏固了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快速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讓學生在一個有趣的氛圍中快樂地獲得了計算能力的提升。這樣的學習方法是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師還應多多創新,不斷豐富游戲的形式。
三、 情境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
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僅憑教師一人的力量是難以達成的,必須要獲得學生的充分配合。這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制定出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調動起他們參與學習的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將他們限制在座位上,一味地聽教師講解,是他們最為抗拒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需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使計算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以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和參與積極性。
如我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將單一枯燥的加減法計算題變成了一個個生活中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幫助我來解決問題。小東和小輝去超市購物,買了3支鉛筆和5本作業本。兩個人一共買了多少個文具?以及:三支鉛筆5元錢,小東給了收銀員阿姨10元錢,應找零多少?根據問題的引導,學生們開始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經驗加以運用,同時思考問題在具體的情境中應怎樣解決。這樣無疑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為了形象的生活問題,更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降低了計算的難度。同時,根據小學生好勝心較強的特點,我還將他們分成小組,在提出問題后,要求各小組搶答,調動他們計算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總結計算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不僅有助于他們的數學學習,更影響著他們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思維的形成。但計算的學習過程是較為枯燥的,小學生普遍對這一教學部分抱有抵觸感。教師需要明確,計算是具有一定的規律的,我們只要找出這一規律,就能大大降低計算的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同時也能體現數學知識的特點。
如在教學整數的加法時,有這樣一個工整押韻的順口溜:整數加法有規律,相同數位要對齊。和不滿十落原位,滿十上位要進一。湊十余數落下來,加到哪位落哪位。進位加數加一起,結果不差半分厘。另外還有有關減法的法則:整數減法有規律,相同數位要對齊。大減小時落下差,小減大時去借位。借一來十減后加,加減結果落原位,連續借位要細心,借走剩幾要牢記。這些長久以來流傳下的數學計算規律朗朗上口,學生能夠輕易地記住,與此同時,也將計算的特點和方法表述得清晰易懂。在教學時,教師多運用這類教學手段,能夠揭示數學運算的規律,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五、 找到運算捷徑,提高學生計算效率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且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特點。所有形式的運算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找出規律就能發現運算的捷徑,學生解題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但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運算的捷徑難度無疑是很大的。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來解決計算問題。在課堂上,教師應多總結一些簡便的運算方法,如對于11+9這一題,許多學生通過列豎式來求出答案,無疑所需的時間較長。對此,教師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簡便的運算方法。如將21+8變為20+1+8,這樣運算的結果就會一目了然了。學生掌握了這樣簡便的運算方法,不僅能夠提高解題的效率,同時還能形成數學思維,學會在遇到問題時靈活地變通,這一能力將會作用于他們的終身發展。
六、 結語
總而言之,計算教學好比數學教學中的“地基”,只有地基穩定,才能在這一基礎上蓋出高樓大廈。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師必須重視計算教學,在基礎階段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但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教師付出耐心、恒信和信心,一步步地深化,逐漸實現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詹雯.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3(2).
[2]湯姬華.淺談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黑河教育,2012(10).
[3]吳燕.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6(28):57-58.
[4]韓召群.談“興趣、習慣、思維、能力四合一”的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3(69):78.
作者簡介:
郜媛媛,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銀川市興慶區第十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