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夢麗 于雨 史紅霞 韓詩禹
摘要:對2012~2017六年間724篇翻譯碩士畢業論文進行了分析統計,從寫作語言、寫作方向、寫作形式及理論運用四個方面進行了分類計量統計,分析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的現狀,對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觀察分析近六年出現的培養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在寫作語言方面中文撰寫占多數,口譯發展任重道遠,寫作形式及理論運用趨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旨在為進一步改善翻譯碩士專業的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現狀;進展;建議
一、 引言
自2007年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以來,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經歷了一系列改革與發展。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于2007年發布的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性培養方案》(以下簡稱《培養方案》)中規定MTI學位論文可采用項目、實驗報告、研究論文三種形式,近年來學者提出了五種寫作形式。2013年教指委發布的《培養方案》修訂版,規定MTI學位論文可采用翻譯實踐報告、實驗報告、研究論文、翻譯實習報告四種形式,本項目組對2012至2017年翻譯碩士畢業論文進行了收集整理,并通過對其寫作語言、方向、形式及理論應用等方面的分析,展現MTI學位論文近六年取得的進步以及仍存在的問題,探討其解決方案。
二、 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2012年到2017年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為基礎,在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簡稱CNKI)數據庫博碩士論文庫內通過高級檢索的方法,選取哲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I輯和社會科學II輯學科領域,檢索全文字段為翻譯碩士并含畢業論文的相關文章,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月31日。至檢索截止日,CNKI收錄2012年到2017年相關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共937篇,剔除學位不符(如博士畢業論文),專業不符(如公共管理、英語語言文學等專業)及語言領域不符(如俄語、日語翻譯碩士等專業)論文共213篇,最終符合小組研究課題的畢業論文共計724篇。其中2012年46篇,2013年149篇,2014年235篇,2015年47篇,2016年83篇,2017年164篇。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來考察英語翻譯碩士專業目前已取得的進展以及存在的相關問題,調查和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畢業論文的寫作語言、寫作方向、寫作形式和理論應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調查法、計量統計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調查法是指本文通過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教執委官網等信息源收集掌握了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和數據;計量統計法是指對整理后的畢業論文所涉及的寫作語言、寫作方法、寫作形式以及理論應用等項目做表格化處理及統計;對比分析法即將本研究的結果與前人的研究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已取得的進步與仍然存在的問題。
四、 研究結果
通過對724篇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的分類整理,對其寫作語言、寫作方向、寫作形式及理論應用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幾點研究結果。
(一) 寫作語言
教指委于2013年12月26日發布的《培養方案》(修訂版)中指出,“無論采用何種論文寫作形式,學位論文都需用外語撰寫”。本項目組收集到的724篇翻譯碩士畢業論文中,中文論文共計595篇(占82%),英文論文共129篇(占18%)。由此可見,翻譯碩士畢業論文更多采用中文撰寫,這與教指委提出的培養方案不符。本項目組調查發現,在大多數學校對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寫作語言的要求并不明確的情況下,學生多采用中文撰寫,因為母語表達更清晰準確,同時也便于導師指導論文。這反映出翻譯碩士專業目前發展現狀與預期設想存在差異。翻譯碩士作為一個新興專業亟待不斷發展進步。
(二) 寫作方向
翻譯有筆譯、口譯之分。在某種程度上,口譯員比筆譯員要求更高,所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高級口譯人才比較困難。從學校來看,設立口譯專業要求老師不僅需要具有本專業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必須具有較強的從事本專業實踐工作的能力。然而隨著我國 MTI 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具有翻譯碩士師資資格的教師出現嚴重缺口。本研究小組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收集到的724篇翻譯碩士畢業論文中,口譯論文共計193篇(占26.7%),筆譯論文共531篇(占73.3%),這一數量差異可在以上分析中得到一定解釋。但從目前翻譯市場需求來看,國內緊缺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口譯專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三) 寫作形式
筆者參照翻譯碩士學位論文五種寫作形式,即重要崗位的實習報告、翻譯實踐報告、翻譯實驗報告、翻譯調研報告及翻譯研究論文,對收集到的論文進行整理歸納,有以下發現:
雖然有五種寫作形式可供翻譯碩士選擇,但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寫作形式具有較明顯的趨同性。由表可知,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形式以翻譯實踐報告為主,即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非文學文體為主的實務翻譯,根據譯文就翻譯問題寫出研究報告。其數量占總論文數量的77.20%。相較于首批MTI畢業生學位論文,翻譯實踐報告類型論文的占比大幅度提升。第一批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15所試點高校的381篇MTI學位論文中,翻譯實踐報告類論文占總論文數量的33.9%。翻譯實踐報告占比的提高體現出MTI的培養目標逐步側重于翻譯實戰練習和翻譯操作能力的培養。
其次,翻譯論文研究是指選擇翻譯生產和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首批MTI畢業生學位論文中該形式論文共有252篇,占總論文數量的66.1%,是首批翻譯碩士畢業論文中數量最多的論文形式。據本項目組統計,近六年翻譯論文研究數量呈較明顯下降趨勢,占總論文數量的 18.65%,是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的第二大形式。翻譯論文研究幾乎沿襲翻譯學術型碩士畢業論文的寫作形式,并未很好體現翻譯碩士的培養目標,雖然近年來數量有所下降,但卻成為第二大選擇形式。這一方面是翻譯論文研究其操作難度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可能還受到高院校教學模式影響,還沒有完全從學術型碩士成功轉向應用型專碩。
2013年12月發行的《培養方案》修訂版新增翻譯實習報告這一寫作形式,要求學生主要針對項目經理、項目譯員和項目審校這三個重要翻譯崗位,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翻譯企業,進行為期3~6個月的頂崗實習并寫出實習報告。但近六年來這一形式的論文數量僅占總數的0.83%。本項目小組調查發現2012年出版的《全國翻譯專業學位(MTI)系列教材:MTI畢業論文寫作指南》(以下簡稱《寫作指南》)中并未給出實習報告的寫作參考模板。因此,筆者建議教指委提供或者相關指定系列教材應該給出實習報告的具體參照模板,從而使畢業論文的選擇更多樣化。
翻譯實驗報告是指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口譯或筆譯的某個環節展開實驗,并就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寫出實驗報告。該寫作形式比例最小,占0.28%。本項目組調查統計的724篇畢業論文中僅2篇采用翻譯實驗報告的形式,由此可見大家仍熟悉傳統的思辨型的闡述方法,缺少提出假設并用數據驗證假設的綜合能力。因此本項目組建議翻譯碩士在《寫作指南》提供這類寫作模板的情況下勇于選擇翻譯實驗報告,做出嘗試與創新。
整體來看,從2012~2017年,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的題目逐步明確體現該論文的寫作形式,尤其是2016年,83篇畢業論文中有63篇論文(占比75.9%)直接在題目中明確指出其寫作形式。而在2012年只有19.6%的畢業論文在題目中明確指出其寫作形式。由此可見翻譯碩士對畢業論文的寫作形式的認識與區分更加清晰。
(四) 理論應用
筆者根據論文中理論運用方式將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分為四類,即題目類、目錄類、參考文獻類及無理論類。題目類即題目中指明論文所用指導理論,例如《從目的論看……的處理策略》,此類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共有104篇,占比 14.4%;目錄類即目錄包含論文所用理論,此類論文有256篇,占比35.4%;參考文獻類即僅通過參考文獻中的書籍、著作表明論文引用的相關理論,此類論文共有295篇,占比 40.7%;無理論類即論文在標題、目錄以及參考文獻中都沒有顯示應用任何理論,此類論文共有69篇,占比9.5%。通過數據,筆者得出參考文獻類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占比最多,其次是目錄類和題目類,無理論類論文占比最少。這表明,大部分翻譯碩士畢業論文都有相關理論指導,翻譯碩士普遍具有理論指導論文寫作的意識,但是實際上仍有近一半論文并沒有運用理論系統指導論文寫作,僅通過參考文獻零散引用理論。
據計量統計分析,筆者發現翻譯碩士畢業論文中口譯筆譯應用理論各有側重。其中,筆譯論文中應用較多的翻譯理論有:目的論、功能對等理論、文本類型理論、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理論、歸化異化理論、信達雅原則等。此外,翻譯碩士畢業論文也常與其他學科的理論相結合。例如,與語言學中的順應論、符號學、關聯論、語境、主述位結構和會話含義結合;與文學中的體裁分析理論,生態學視角相結合;與美學結合等。口譯論文中主要應用的理論是釋意理論和圖式理論。
在題目類和目錄類中明確指出運用理論的翻譯碩士畢業論文共有360篇,其中筆譯有288篇,口譯有72篇。在筆譯相關論文中,目的論應用最多,占比31.9%;功能對等理論次之,占比31.3%;文本類型理論較多,占比12.2%。在口譯相關論文中,釋意理論應用最為廣泛,占比48.6%。這反映出,翻譯碩士在畢業論文中所選用的理論具有趨同性和集中性,多為國內外廣泛研究和應用的理論。
五、 結語
通過此次調查研究,筆者發現,隨著MTI的不斷發展,翻譯碩士對畢業論文寫作形式的認識與區分更加清晰。同時還有以下發現:1. 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用中文撰寫的占多數,寫作語言整體上與教指委的要求不符;2. 寫作方向以筆譯為主,口譯專業發展任重道遠,高級口譯人才供不應求;3. 寫作形式以翻譯實踐報告為主,具有趨同性;4. 理論指導論文寫作的意識逐漸增強,但所用理論仍具有集中性、趨同性。針對以上現象,本項目組提出以下建議:(1)高校應在堅持指導性方案的同時,根據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和特色適當調整培養方案,體現各自辦學優勢和特色;(2)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行業教育資源,外聘來自企業、出版社等翻譯行業中具有較高學識水平和豐富翻譯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團隊;(3)針對翻譯碩士畢業論文的不同寫作形式給出相應的參考模板,并建立優秀論文數據庫,為翻譯碩士創新論文寫作形式提供參考與借鑒;(4)翻譯碩士在注重翻譯實際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應加強相關翻譯理論的學習,以便更好地運用翻譯理論指導翻譯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7〕78號,2007-12-10.
[2]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性培養方案(2011年8月修訂),2013-12-26.
[3]張璐.MTI人才培養的困境與現實路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103-105.
[4]穆雷,鄒兵,楊冬敏.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參考模板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4):24-30.
[5]穆雷,鄒兵.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畢業論文調研與寫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畢業生學位論文為例[J].中國翻譯,2011(5):40.
作者簡介:
丁夢麗,湖北省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于雨,湖北省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史紅霞,湖北省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韓詩禹,湖北省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