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初中生物課堂中涉及的健康教育領域包括:營養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環境健康教育等。本文針對各領域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生物;健康教育;初中課堂教學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一詞是美國兒童健康組織于1919年首次提出使用的。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健康教育的定義為: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一、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涉及的健康教育內容
初中健康教育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初中階段各學科均應該擔當健康教育的任務,并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挖掘健康教育的真諦,但是由于牽涉內容所限,生物課與心理課成為初中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健康教育中與生物課相關的內容包括:營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環境健康教育。
二、 課堂教學中實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 利用科學史內容,激發學生關注營養健康
教材及媒體中有很多科學史的內容,其中有一部分就與營養健康有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課堂上所講內容穿插相關的簡明、短小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
具體案例:在講述《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維生素C的發現史,人類缺乏維生素C癥狀等相關內容,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蔬菜,達到營養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 關注挫折教育,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有人把它稱為磨難教育或磨煉教育。挫折教育指教師有意識地學生貫徹遭受挫折的思想,并利用或創設一些挫折情景,指導訓練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終身受益的教育。
具體案例:講授《生命的起源》時,可以先解釋一下“自然發生說”,這個學說受到了當時一眾大科學家的支持。當時巴斯德卻對“自然發生說”提出了質疑,他堅持真理,不畏權威,設計了鵝頸瓶實驗,最終推翻了“自然發生說”,并為微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茖W家不畏權威、不懼困難的科學精神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挫折,積極樂觀面對困難。
(三) 利用教材內容,實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生物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初中生物教材中本身就蘊涵了很多與性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目前報刊媒體資源中也含有很多與性健康相關的知識,學生獲得性知識的途徑很多。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學生掌握性知識的多少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性知識教育,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通過組織和引導,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交流。
具體案例:講授 《人的由來》時,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擴展開講。本課需要讓學生認識男女的生殖系統,了解受精過程,還應該讓學生從生殖過程到生活習慣、墮胎、代孕等角度感悟性道德、性倫理。讓每位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及家庭責任,知道性行為必須受到道德規范的約束,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法律常識,保護自己不受侵害。
(四) 認識生命現象,關注生命健康教育
近年來,學生自殺的消息層出不窮,很多學生因為“假期作業未做完”等原因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現象反映出目前生命教育的缺失。生命教育分為廣義的生命教育和狹義的生命教育兩種:后者是對具體生命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以及進一步擴展到關注一切生命。前者是一種全人的教育,除了對自然生命的關注,還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具體案例:在《人的生殖發育》一節課時,展示一張男女合照,讓學生猜測是班級哪位同學的父母,在確認是誰的父母后,展示該同學和父母的全家福照片,以及全班同學和自己父母的合影,看著照片中笑容燦爛的父母們,讓學生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最大的驕傲。講述受精過程時,強調受精作用是一個神秘而偶然的過程,數億計的精子在陰道中賽跑,脫穎而出到達子宮頸的只有幾千,最終可以跟卵細胞碰面的只有幾十個,而最終可以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必然是活力最強的精子。受精的這個時刻是每個人最接近死亡的時刻,能在如此大競爭中成功的,必然是適應環境的強者,所以無論遇見什么困難都可以克服。
(五) 培養環境意識,提高環境健康素養
全民對生活環境都很重視,環境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全民的環境健康素養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很重大的意義。目前進行環境健康教育還主要依托于宣傳教育,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逐年遞增,很多媒體報刊都有關于環境健康教育的科普專欄。
具體案例:講授《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時,可與相關媒體接觸,通過邀請媒體人參與課堂教學等方式,請相關專業的媒體人做報告等方式,提高對環境健康的關注度,呼吁更高層面的重視,形成關注環境教育的氛圍,將健康環境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作為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142.
[2]劉雯雯.初中生物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策略與實[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王文科.生命教育概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
作者簡介:
李炎,講師,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