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詞匯附帶習得已被證實為二語學者擴大量的重要途徑之一。近來更多的研究開始探影響二語閱讀中學習者、篇詞匯等各層面因素對附帶習得的影響,但缺乏對高中階段英語學者的研究。故本研究旨在探究語篇因素(如話題熟悉度和文學類型)如何影響詞匯的習得和保留。研究發現熟悉主題的閱讀比不熟悉的主題對學生的詞匯附帶習得有更好的促進作用。說明文閱讀也比議論文閱讀對詞匯附帶習得的作用稍好。
【關鍵詞】詞匯附帶習得;語篇因素;高中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宋夢琦,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SJCX17_0316階段性成果。
一、概述
長期以來,學者們都普遍認為,除了在英語學習開始階段需要一千多字的常用詞匯學習之外,詞匯主要是通過泛讀而獲得的,稱“詞匯附帶習得”。因為它只是認知活動的副產品,并不是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詞匯的附帶學習比帶有指令性的詞匯學習具有某些優勢,因為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法,因為它使閱讀和詞匯習得兩種活動同時進行成為可能。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因素是指那些對其發生、過程和結果等帶來影響的因素。綜合起來,主要有語篇、詞匯、學習者、語境等因素。本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驗證并探索語篇因素對高中生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92名中國高中英語學習者自愿參加了此實驗。參加實驗的學生均為來自南京某重點高中高一年級學生。由于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語篇因素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研究者盡最大努力確保參與者的同質性:所有參與者平均年齡為15歲;兩組男性參與者和女性參與者的比例大致相同。在92個參與者中,40名女生,52名男生。他們都來自江蘇省,從小學習英語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額外的學習材料包括二十一世紀和閱讀酷,有著幾乎相同的教育背景。同時對他們的中考英語成績進行單樣本t檢驗、5000詞匯量測試(Nation 1983)分別分析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詞匯量,結果表明他們英語學習能力及水平幾乎一致。
研究者采用話題熟悉問卷用來評估學習者對閱讀文本及其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該問卷包括15個項目,采用1-5利克特量表。例如,“1”代表“非常熟悉”(非常熟悉的信息參與情況并不能說明);“2”代表“陌生”(知道一點信息,但不能說明);“3”代表“中立”(不確定的依據或似乎知道一些但似乎不知
道);“4”代表“熟悉”(熟悉一些信息參與的情況,可以給予一定的描述);“5”代表“非常熟悉”(與信息一般涉及的情況非常熟悉,能給予詳細的描述)。研究實驗包括6篇熟悉度不同的文章,長度約200詞。其中三篇議論文,三篇說明文。實驗過程分為前測、閱讀任務、后測及延時測試等三個主要階段。
三、實驗數據分析及研究結果
數據收集工作持續了大約8周。收集到的數據全部輸入計算機,利用Excel和SPSS進行統計分析。描述性數據顯示熟悉主題的閱讀比不熟悉的主題對學生的詞匯附帶習得有更好的促進作用。說明文閱讀也比議論文閱讀對詞匯附帶習得的作用稍好。表1 和表2表示起相關性檢驗結果,話題熟悉度差異對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效果顯著,而文章題材差異對其雖有影響,但相關性并不顯著。
實驗表明,大多數高中生都能夠通過閱讀學習詞匯。經過仔細的實驗設計和系統的統計數據分析,可以驗證中國高中學生可以通過說明文及議論文獲得新的詞匯。而且不同的話題熟悉度和文學類型對中國高中學生英語詞匯附帶習得有不同的影響。熟悉主題的閱讀比不熟悉的主題有更好的影響。說明文閱讀也比議論文閱讀效果更好。
四、總結
通過試驗后的訪談及觀察,可以發現學生詞匯量雖然不低,但是活躍詞匯量相對較少。此外,教師對學生詞匯附帶習得的重視及指導也是有限的。因此,詞匯附帶習得的研究成果應重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在驗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為二語詞匯的學習和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具有操作性的參考。
參考文獻:
[1]Nation,I.S.P and Coady,J.Vocabulary and Reading.In R.Carter and M.McCarthy(Eds.)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 Longman,1988,pp.103-104.
[2]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Cambridge: CUP.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