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寧寧
摘 要: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基于企業的用人需求,以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為主要的目標。因此,高職院校與企業接軌已經成為了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需要注意的是,在辦學實踐中積極進行市場用人需求調研,不斷的調整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案,以為社會輸送滿足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教學的適用性。本文主要探討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適應企業需求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教學;企業需求;措施
1 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會計教師需要引進雙師型人才,具體來講,會計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而且還應當取得相關會計資格證書,具備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就目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師資格方面來看,大多數會計教師盡管具備較高的學歷水平,但是具備上崗資格證書的會計教師并不多,對于在企業擔任過會計職務、具備較強會計實操能力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高職院校急需建設一批雙師型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積極從生產一線引進具有豐富會計經驗以及高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不斷的提升會計人員的動手能力、職業技能,成為高質量的會計人才。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鼓勵會計教師進入會計咨詢機構、企業、公司,親身加入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對企業用人需求有著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進而為高職院校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能夠緊跟市場需求而變化。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借鑒國外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教學經驗,通過安排專業教師定期深入到公司以及企業的內部進行兼職和實踐,讓高職院校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當從企業的生產崗位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高學歷的專業技術性人才,例如經濟師、統計師、會計師等等,到高職院校開展講座,推進雙師型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2 以崗位群技能所需為核心進行動態課程模塊設計
眾所周知,會計專業是為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提供會計人力資源的。伴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進步,市場不斷細分化,因此,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朝向多樣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如何根據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并結合高職院校生源的特點來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課程,以使得會計人才能夠與企業有效對接,滿足企業的需求,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擺在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面前。在進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時,應當成立課程開發委員會,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院帶頭,并聘請企業的知名會計專家來校開展講座,親自指導課程設計,制定會計人才培養計劃,研究會計專業人才發展方案。結合本校的教學規律,來制定個性化的動態課程模塊。把會計專業全部課程劃分為崗位技能、職業道德、國民素質幾個組成部分,建立動態課程結構模塊。例如,單證數據錄入、柜臺收銀、金融會計、酒店會計、成本會計、單位出納等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根據學生的個人愛好和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所需要的會計專業職業課程,并注重會計專業的細分化。例如,選擇成本會計方向,要細分為工程成本、產品成本和材料成本等等。只有這樣,學生就能夠通對某一細節內容展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掌握更精細化的知識,這有助于日后在企業工作過程中,以嫻熟的技能滿足企業的不同崗位需求,從而順利實現職業能力的培養目標。另外,在排課時,高校要注重課程分配的先后順序,銜接好每一節課程的授課知識點,例如,行業會計課需要安排在初級會計原理課之后,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初級會計原理以及核算方法,才能夠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下一步的實習實訓以及行業會計課學習,做好會計賬簿登記、審核會計憑證等相關工作。
3 借助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人,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者。伴隨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與應用,我們應當把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充分運用到教學中,一方面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實現了教學的與時俱進。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學,大膽的創新教學場所,例如到企業、工廠等實踐場地進行授課,讓枯燥晦澀的專業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連。
信息化網絡縮短了人與人空間的距離,讓異地共享教學變成了可能,不論學生在什么地點,在什么時候,遇到了學習中的困難,都可以采用留言、發送電子郵件或是在線咨詢的形式,把遇到的問題傳達給教師。教師可以進行在線答疑,或通過成立專題研討小組、創建班級微信群等方式,開展個性化教學。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都發生了改變,對于教師而言,除了知識的傳授者外,還是咨詢者指導者。對于學生而言,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探究知識者。
4 以企業需求為中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敬業精神和團隊凝聚力是現代企業員工必不可少的素質,近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多為九零后,他們大部分是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因而呈現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紀律性較差等特點,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也會出現浮躁情緒,急功近利、工作抗壓能力不強。另外,在最近舉辦的“教育家與企業家共話教育論壇”上明確指出,高職院校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技能知識,還需要具備職業道德精神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甚至很多專家認為職業道德精神比職業技能更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也要把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第一,增設學生道德品質課程。把相關的會計制度規范、會計崗位職責、會計職業道德等內容張貼在學生隨處可見的場所,例如,教室內、走廊里、操場的各墻壁,幫助學生時刻以會計職業道德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并遵守會計行業的制度規定。另外,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教師要為人師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形成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的良好局面,教育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在平時,注重培養優秀思想品德,在管理領域、教學領域等諸多方面深入貫徹落實職業道德教育,以為社會輸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優秀會計人才。
5 結語
總之,本文主要從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以崗位群技能所需為核心進行動態課程模塊設計,借助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創新教學方法以及以企業需求為中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四個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如何適應企業需求,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教育領域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助力。當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論述難免存在一定的不足,還希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給予本人批評與指正,并從更多方面展開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參考文獻
[1]丁廷艷. 淺析高職院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7(16).
[2]羅娜, 孫靜, 孫秀梅. 淺析高職院校《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消費導刊, 2017(10).
[3]唐圣英. 淺談高職學校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課程教學現狀探討[J]. 新商務周刊,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