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從《論語》的思想中闡述傳統文化對現代管理的啟示,從傳統文化的角度談領導力與團隊管理,體現:“繼承傳統不保守、順應時代不流俗”的思想。
關鍵詞:領導力 團隊管理 傳統文化
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曾指出中華文化的五大核心:一、陰陽觀念,即太極思想,任何事物內部都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并存、轉換的成分;二、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即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三、人文精神,天地人三才,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四、整體思維,比如中醫。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世,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五、崇德尚群。諸葛亮七擒孟獲。讓每個人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欲。以上五點是我們談領導力與團隊管理的思想基礎。這也是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現代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墩撜Z》作為儒家的核心經典,其思想博大精深。對我們研究領導力與團隊管理有著方向性的啟迪。比如,最后一篇《堯曰第二十》——學至“三知”的結論: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p>
孔子這里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不知道時代的趨勢,對于環境沒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無法為君子。其真正意義,指宇宙的某一法則,人事、物理、歷史的命運,時間、空間加起來,形成這一股力量的時候,人對他沒有辦法轉變,這就是命?,F在我們稱它為“時代的趨勢”。
“不知禮,無以立也?!边@個“禮”包括了文化,簡單說,一切禮義,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無法站立在這人世間,就永遠跟著環境轉,自己沒辦法融入社會。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北热绻湃讼荣t告訴我們的話,我們不能深切真正了解,就無法做人處世。如《論語》,是孔子的人生經驗。告訴了我們,我們還不懂就不知怎樣做人做事。
《論語》二十篇連起來,都是學問。學問不是知識,不是文字,學問是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才能達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這樣,才能算是“知言”,才不是白讀了《論語》。
根據以上《論語》第二十章的內容,我們得知這“三知”是立身之本。因為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為,所以如果這個立身之本立不好那么領導力、團隊管理都是空談。西方很多經濟學家本身就是優秀的思想家。他們的人文思想與東方哲人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亞當·斯密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論》就是一部人文思想巨著。所闡述的主要是倫理道德問題,把“同情”作為判斷核心。這與儒家圣人孟子的“四心”基本一致。從東西方的幾位思想家的精神實質看人文精神及人文關懷是我們談論領導力與團隊管理的思想基礎。
本文從傳統文化的愛心、仁心、恕心這“三心”的角度談如何提升領導力與團隊管理水準。愛心——團隊融合之基點;仁心——團隊管理之路徑;恕心——團隊管理之機制。
愛心——團隊融合之基點?!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薄墩撜Z·顏淵第十二》?!俺套釉唬骸嵌Y處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須是克盡己私,皆歸于禮,方始是仁。又曰:‘克己復禮,則事事皆仁,故曰天下歸仁。”“克盡己私”,這是程子的解釋,這是對“四非”最好的詮釋。領導者要提升領導力“克盡己私”是前提。團隊管理務必要按“禮”打造,這里的“禮”是以愛心為基礎的為人相處的基本原則。
仁心——團隊管理之路徑。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薄墩撜Z·雍也第六》?!胺t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論語·雍也第六》。這個“知”念“智”,為智仁勇的智,古代知智相通。樊遲,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問孔子,什么叫真智慧,這個知包括了科學、哲學,但在這里卻偏向于政治哲學??鬃哟饛偷煤苊睿骸皠彰裰x,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眲彰袷鞘裁矗渴穷I導人,作一個從政領導的人便是務民,意思是他所領導的事務是為老百姓服務的?!熬垂砩穸h之”,這句話我們中國人都知道是孔子的名言??鬃硬幌嘈抛诮虇幔克浅O嘈?,他認為鬼神是有,但與人是兩路。所謂“天道遠,人道邇”。鬼神是天道的問題,離我們很遠。我們現在活著都是人道,政治、教育、經濟、軍事、社會都是人道的事,不要以鬼神為主,所以敬鬼神而遠之,是敬而遠之,不是不信。這個“敬而遠之”說的是大原則:領導力、團隊管理首要的是要相信規矩,而“敬而遠之”是規矩得以立的前提和保證。
另一方面:“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第六》。程子曰:“顏子之怒,在物不在己,故不遷。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不貳過也。”又曰:“喜怒在事,則理之當喜怒者也,不在血氣則不遷?!薄安贿w怒,不貳過”是領導者的情商?!俺套釉唬骸膳c共學,知所以求之也。可與適道,知所往也??膳c立者,篤志固執而不變也??膳c權,謂能權輕重,使合義也。”——《論語·子罕第九》是團隊管理的境界。
“仁心”的現代版就是職業化的素養。這是團隊管理的根本要求。職業化建設的要點:一、職業化的內涵,職業化必須與企業的核心文化有關。我們應該從別人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不專業”之處,因從別人的角度即是“仁心”;二、職業化的工作技能,我們應該增強自身的工作技能使之與工作崗位相匹配;三、職業化的工作形象,像個干那一行的樣子,如果你今天是在銀行上班,你在外面不要告訴別人你是在銀行上班的。你叫別人猜猜看,他能夠猜幾次你是在銀行上班的,看看你是否像個內行的樣子,這就叫做職業化的工作形象;四、職業化的工作態度,就是做事情力求完美,把事情盡量地做好,有這種態度,才能叫做職業化或者專業化;五、職業化的工作道德,一個品牌通常很難維持長久,嚴格講來這都不叫做品牌。一個品牌維持不到30-50年,很難說它是個品牌。麥當勞生存了51-52年,可口可樂超過了110年,杜邦已經超過了200年,西門子將近300年了,所以可以說它們是品牌。
恕心——團隊管理之機制?!凹核挥鹗┯谌恕!薄墩撜Z·衛靈公第十五》。簡單講,“恕心”就是通常說的將心比心?!耙显唬骸畬W貴于知要。子貢之問,可謂知要矣。孔子告以求仁之方也。推而極之,雖圣人之無我,不出乎此。終身行之,不亦宜乎?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薄墩撜Z·季氏第十六》。這里雖然表面上看是在談如何講話,實際上正是“恕心”的方法論。這些特征基本上都是提升領導力的核心要素。內心強大的十個特質: 一、固執而又會變通,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這些想法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靈活性去改變;二、敏感但不執著,對身邊的各種人事物保持敏感度,但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霸占你的內心,使你裹足不前;三、穩重但又熱烈,在困境面前能保持冷靜,但又能在歡慶中引爆全場;四、成熟但又年輕,像你的爺爺一樣飽經世事,但又像孩子一樣充滿活力;五、學了很多但又保持一顆求知若渴的心,雖然讀了很多書,但內心知道比起浩瀚的知識海洋,自己還是一無所知;六、善記但又善忘,敏而好學,有很好的記憶力,但又懂得取舍,刪除所有的垃圾信息和負面情緒;七、會觀察但也愛嘗試,會通過觀察別人的錯誤總結經驗,但有機會,也不害怕自己親自去嘗試;八、是一個很好的領導者同時也能做一個好的跟從者,能做大家都愿意追隨的領導者,但也從不輕視任何一個隊員,能跟他們和睦相處;九、無私但又自私,愿意幫助他人,但也會為自己爭得應有的回報;十、既耐心又不安分,能帶著感恩的心坦然接受失敗,不怨天尤人,同時自己也不會停下去不斷嘗試成功的腳步。
“愛心、仁心、恕心”這“三心”是真實的生命體驗,這種生命體驗如果流于形式,領導力的提升與團隊管理就是空談。林同濟在美國演講時曾經談到這個問題:中國之道的典型反映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用西人熟悉的話語說,對中國人而言,天人的結合就像人與上帝而不是牧師的會合。此言深具啟發性。當每一個體的人都面對上帝之時,身心洋溢著獨立的主體性。不知何時,不少人離開上帝,走近牧師,甚至走入個體牧師的具體布道;雖親近了教堂,卻可能疏遠了上帝。這種問題的產生就是“三心”的缺失。
“三心”透露出一種精神——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中國華為就有這種精神。華為在大機會時代,拒絕機會主義,始終聚焦管道戰略。過去28年來,華為抵抗住了很多“賺快錢”的誘惑,拒絕今天的快錢,才能持續賺到錢。華為從不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保持對未來的持續投入。人們看見了我們在經營上的成功,沒看見我們在冰山下的努力。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596億,占銷售收入的15%。在自我創新的同時,華為堅持開放式創新。華為與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與2位諾貝爾獲得者、100多位院士、數千名學者同行。華為堅持“財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廣泛的利益分享機制。對內,創始人任總只留了1.4%股份,其余分享給了員工;對產業鏈“深淘灘,低作堰”,讓利給客戶和供應商;未來,華為希望建立一個開放共贏的ICT生態圈,共同做大產業、做大蛋糕,但華為只取1%,其余的都留給廣大的合作伙伴們。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堅持艱苦奮斗;聚焦主航道;保持戰略投入;開放式創新;堅持利益分享機制;這些都將支撐華為持續成長。“以客戶為中心、艱苦奮斗的精神等做法”就是“三心”的具體運用。
持續創新、開放合作、 包容是華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華為的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的現實版運用。孟晚舟(華為財務總監)在一篇文章中闡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包容:“就是懂得接受和欣賞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她覺得包容正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鼓勵別人分享不同的感受和意見;嘗試有底線的適度退讓;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有所彈性;接受不同價值觀的共存;理解比你還固執的下屬;欣賞他人之長,尊重他人之短;尊重別人的信念,即使在你看來多么匪夷所思;接受別人的過錯,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修正,而不是放縱別人的過錯,或者步步緊逼。這些都是我們要學會的包容。包容,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幸福,包容別人,其實也是包容自己。這種包容即是“仁心”;這種尊重即是“恕心”;這種股份激勵即是“愛心”。有此“三心”領導力的提升與團隊管理就有了基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這“十六字心傳”是我們管理的最高心法。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領導力提升與團隊管理的心法也正是從“十六字心傳”而來。
參考文獻
[1]《論語》楊伯峻 譯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06-12
作者簡介
宋佶武,中共威海市委黨校教授 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研究學者。